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
按年份分组
2014(1)
2009(3)
2008(1)
2005(1)
2002(2)
1997(1)
按来源分组
新闻与传播研究(1)
山东视听(1)
民国春秋(1)
文史精华(1)
钟山风雨(1)
新闻知识(1)
半月选读(1)
人物(1)
档案天地(1)
相关搜索词
胡政之与《大公报》
作者: 冯晓蔚  来源:档案天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安福系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党  大公报  蒋介石  国际新闻  采访  张季鸾  吴鼎昌  总编辑 
描述:胡霖,字政之,1889年出生,解放前是我国著名的老报人和新闻机构的组织者。《大公报》自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创刊,到1949年上海解放后发表《新生宣言》,共有47年的历史。胡政之曾两度担任该报经理或总经理兼总编辑或副总编辑,历时共27年。采访国际新闻的先驱清朝末年有一个到国外留学的热潮,去日本留学的人最多。1906年胡政之只有17岁就自费到
胡政之与《大公报》
作者: 冯晓蔚  来源:人物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安福系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党  大公报  蒋介石  吴鼎昌  中国共产党  新闻记者  总编辑  新闻学院 
描述:1941年5月,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以荣誉奖章赠给《大公报》。在亚洲,只有《朝日新闻》和《大公报》获得了这个荣誉。
重识胡政之
作者: 高林  来源:半月选读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事业  文人论政  大公报  英敛之  中国报业  张季鸾  吴鼎昌  宪政  报纸  经营管理 
描述:说起《大公报》,就不能不提胡政之。相比新记《大公报》的另外两位巨头吴鼎昌和张季鸾,胡政之为《大公报》工作的时间最长,贡献也最大,可以说他是把毕生的精力和智慧都献给了《大公报》。
胡政之社评探析
作者: 张清华 肖晓峰  来源:新闻知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记《大公报》  政论家  报业经营  社评  张季鸾  吴鼎昌  管理者  名记者 
描述:人们都说,新记《大公报》的成功依赖于吴鼎昌的慷慨投资、张季鸾的凌云健笔和胡政之的妙手算盘,诚然如此。后世对胡政之的研究也多放在其报业经营韬略上,更多是视其为媒介管理者和报业家,对于胡政之作为一名记者和报刊政论家体现出的杰出才能,却有所忽略。
胡政之创办《国闻周报》
作者: 季涛  来源:钟山风雨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经济学者  学术论文  通讯社  周报  编辑工作  国内期刊  《大公报》  新闻事业  胡政之  吴鼎昌 
描述:胡政之创办《国闻周报》
胡政之先生二三事
作者: 王鹏  来源:文史精华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旧金山会议  香港  通讯社  董必武  中国代表团  《大公报》  新闻事业  巴黎和会  胡政之  吴鼎昌 
描述:胡政之(1889一1949年),名霖,笔名冷观,早年留学日本,是中国近现代报刊政论家、经营家。他曾经历过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特别是他对新闻事业倾注全力,创办过通讯社、杂志和报纸,他的名字是与中国近现代新闻史分不开的。现仅撷取胡政之经历的几件事,以飨读者。
胡政之主办的《国闻周报》
作者: 刘阳  来源:民国春秋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袁世凯  蒋介石政权  中国现代史  民国时期  周报  反直三角同盟  《大公报》  胡政之  吴鼎昌  总编辑 
描述:《国闻周报》是民国时期一份著名的有关时事政治的期刊。创办人胡政之,一生经历复杂。他名霖,字政之,笔名冷观。1889年出生于四川成都。1907年自费留学日本,考入东京帝国大学研习法律。1911年毕业回国。1912年担任上海《大共和日报》日文翻译,1913年任该报总编辑。1915年,因及时报道“二十一条”的幕后交涉情况、揭露袁世凯的卖国行径,在新闻界崭露头角。1916年,担任安福系《大公报》经理兼总编辑,宣扬皖系的亲日路线,为国人所讽
胡政之的人力资源管理艺术
作者: 吴辉  来源:山东视听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留住人才  中国传统文化  疑人不用  领导者  大公报  人力资源  管理艺术  吴鼎昌  知人善任  经营管理 
描述:1926年9月1日,吴鼎昌、胡政之、张季莺三人组织的新记公司接办的《大公报》正式续刊,从此《大公报》站稳脚跟、声名雀起,成为旧中国举足轻重的舆论阵地。《大公报》的成功是由吴
是经验总结,还是理想追求?:从胡政之入手探悉“四不”方针的来源
作者: 王咏梅  来源:新闻与传播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经验  理想追求  宣传机构  张季鸾  《大公报》  创办者  吴鼎昌  新闻业 
描述:四不方针具体是怎样形成的?过去所有相关著作和论文,从未清晰阐释四不方针的来源。在三个创办者中,胡政之最具代表性:吴鼎昌没有从事新闻业的经历;张季鸾则因坚持反对袁世凯受到后人褒奖;而胡政之在主编旧《大公报》时,就被怀疑对段琪瑞有所偏私,被证明接受过安福系的津贴,其所办的旧《大公报》、《新社会报》、国闻通信社也被认为是安福系的宣传机构。时人和后人对他的认识准确吗?这样一个备受人们诟病的过程,他是怎样经历的?又是怎样吸取经验和教训的?本文尝试着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分析表明:四不方针是胡政之基于自身经验教训,与吴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