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9)
按栏目分组
名人故居 (6)
历史名人 (2)
风景名胜 (1)
按年份分组
2016(3)
2012(2)
2011(1)
2008(1)
1993(1)
1991(1)
按来源分组
新闻爱好者(1)
当代人(1)
人物(1)
军事历史(1)
名人传记(上半月)(1)
百年潮(1)
中国档案(1)
铁军(1)
服装设计师(1)
相关搜索词
老派上海生活:思南公馆酒店
作者: Coco Z  来源:服装设计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活  上海  酒店  张学良  梅兰芳  周恩来  孙中山 
描述:思南公馆.曾是马斯南路法租界,落成于上世纪30年代左右,孙中山、梅兰芳、柳亚子、周恩来,张学良等都曾住过这里。经过了风云变幻的历史洗礼.这里却依然如故的弥漫着老式上海摩登不失复古、大气不乏精致的气息
周恩来与张学良
作者: 曹晋杰  来源:铁军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逼蒋抗日  西安事变  张学良  关键人物  合作抗日  口头协议  周恩来  历史转折点 
描述:周恩来秘密会见张学良,达成逼蒋抗日口头协议 1936年4月9日之夜,在延安清凉山下的天主教堂,周恩来与张学良初次会见。两人一见面,张学良便紧握着周恩来的双手,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你一定是周先生
周恩来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作者: 贾力增  来源:中国档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共中央  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  红军大学  毛泽东  张学良  周恩来  杨虎城 
描述: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后,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致电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请予支持,并联名电请中共中央急速派代表到西安“共商抗日大计”。为使中共代表尽快
周恩来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贡献
作者: 金冲及  来源:百年潮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共中央  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  毛泽东  张学良  周恩来  历史贡献  中国共产党 
描述: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事变一发生,张学良立刻致电当时在保安的中共中央,希望听取中国共产党的意见。当天深夜,毛泽东、周恩来复电张学良:“恩来拟来兄处协商大计。”12月13日中午,毛泽东、周恩来再电张学良:“恩来拟来西安与兄协商尔后大计,拟睛派飞机赴延安来接。”
李赣骝:记忆中的父亲李烈钧
作者: 李赣骝 周海滨  来源:名人传记(上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父亲  国民党政府  蒋介石  董必武  张学良  冯玉祥  国民政府  孙中山  李烈钧  辛亥革命 
描述:李烈钧是国民党元老,曾追随孙中山参加过讨袁、护国、护法、北伐等战役,其功绩在中国现代历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那么,他留在后辈记忆中又是什么样的痕迹呢
李烈钧笔下的张学良受审记
作者: 三力  来源:军事历史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受审  军法  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  审判官  蒋介石  张学良  审判长  南京  李烈钧 
描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陪送蒋介石回南京,未几即被交付军法审判。蒋介石指定李烈钧为审判长,朱培德、鹿钟麟为审判官。1936年12月31日开庭审判。《李烈钧自传原稿》记载了当时的情形:
审判长大赞被审者“好角色!” 看李烈钧如何审判张学良
作者: 闵正国  来源:人物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角色  西安事变  国民党  审判官  蒋介石  张学良  冯玉祥  中国共产党  审判长  李烈钧 
描述:西安事变是现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是"中国由十年内战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周恩来作为事变的见证人曾指出:"历史应该公断
胡政之一个报人记录一个时代
作者: 傅国涌  来源:当代人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集  记录  大公报  张学良  采访  新闻事业  新闻记者  说真话  大时代  新闻业 
描述:在新闻史上巍然屹立的《大公报》之所以成为第一流的大报,与两个关键人物张季鸾、胡政之是分不开的,穿长衫不穿西装、富有文人气质的张季鸾生前没有出过文集,他不无自嘲地说自己的文章早晨还有人看,下午就拿去包花生米了。直到他去世后,十五年的老搭档胡政之才给他编了一本《季鸾文存》。穿西装、像个老板的胡政之则没有这样的幸运,当《胡政之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
徐铸成的采访艺术
作者: 黄锡景  来源:新闻爱好者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典型意义  徐铸成  参加会议  新闻线索  特务  大公报  张学良  主任  采访艺术  南京 
描述:徐铸成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的新闻工作者。他自1927年步入新闻界到1957年被迫搁笔,在30年的时间里,曾任过大公报记者、编辑、编辑主任,主持过大公报的笔政、担任过文汇报总编辑。徐铸成认为,世界上每天发生的事情很多,新闻线索也很多,记者首先要掂掂这些新闻线索的份量,看那些是事关大局、最有代表性、最有典型意义、读者最为关心的,然后再深入去采访,这样才能采访到最有价值的新闻。为了作到这一点,他平时通过出访、会客、参加会议、阅读来信、阅读报纸等各种形式,了解研究社会上各种现象,密切注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