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呐喊的无力 彷徨的无措——论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意义
作者: 刘伟平  来源:山西青年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鲁迅  现代意义  知识分子 
描述:中国文学自产生以来便与知识分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知识分子创造了中国文学,另一方面,文学中不乏诸多表现知识分子的写作,可见知识分子这一群体的重要地位。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锋,从真正意义上
[0图]从蔡元培到胡适 中研院那些人和事
作者: 岳南  来源:北京:中华书局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生平事迹  科学研究组织机构  中国  知识分子 
描述:本书以中研院从组建到逃亡台湾这段历史为线索,描述了蔡元培、傅斯年、陶孟和、陈寅恪、李济、董作宾、梁思永、吴金鼎、夏鼐、曾昭燏、游寿、胡适等知识分子在乱离之世为学术的自由和进步所付出的辛勤汗水与
“紧急措施”:周恩来与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奠基
作者: 徐祖哲  来源:党的文献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紧急措施”  科学规划  周恩来  知识分子  计算机 
描述:周恩来为中国计算机事业的起步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十分关注知识分子问题,主持了“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制定工作。在周恩来的重视下,电子计算机研制被列入了科学规划,国家加大了对计算机学科建设
从《祝福》到《二月》:论鲁迅对柔石创作的影响
作者: 吕成  来源: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下旬)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二月  知识分子  祝福  “归乡”模式  女性 
描述:鲁迅的小说《祝福》为中国文学史贡献了祥林嫂这一经典的女性形象,写出了封建流毒和人心的麻木对一个女性的戕害究竟到何种程度,同时《祝福》也写出了当时知识分子的软弱逃避,怯于面对陈旧的社会现实。而柔石
从《祝福》到《二月》:论鲁迅对柔石创作的影响
作者: 吕成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二月  知识分子  祝福  “归乡”模式  女性 
描述:鲁迅的小说《祝福》为中国文学史贡献了祥林嫂这一经典的女性形象,写出了封建流毒和人心的麻木对一个女性的戕害究竟到何种程度,同时《祝福》也写出了当时知识分子的软弱逃避,怯于面对陈旧的社会现实。而柔石
向周恩来学演讲
作者: 杨诗  来源:刊授党校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关系  思想改造  自我批评  演讲艺术  马寅初  周总理  周恩来  知识分子 
描述:马寅初有学问,也很擅长演讲,可是他由衷地佩服周恩来的演讲风度和演讲艺术。他说,“周总理自我批评的精神,坦率说出自己的社会关系,在座的人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用这样的办法来领导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在我看来是最有效的”。
试论李烈钧的教育思想
作者: 李德龙 李季仁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培育人才  留学生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知识分子  外国  江西  孙中山  教育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派  李烈钧 
描述: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为挽救中华民族危机,中国农民阶级、开明的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都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其中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
后期鲁迅(1927—1936)新论
作者: 贺仲明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启蒙  文学主体  自我表现  鲁迅思想  国民性批判  知识分子  文学思想  思想内核 
描述:。当然,鲁迅对革命的理解与现实中的革命并不一致。与之相关,后期鲁迅的文学观也发生较大转变,文学主体由知识分子转向大众,文学主旨也由启蒙大众改为大众的自我表现。鲁迅的文学思想并不稳定,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这
文明的呼唤:蔡元培与林语堂
作者: 单滨新  来源:江南论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东西文化  美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民主革命  蔡元培  林语堂  文字改革  中西文化观  文明  知识分子 
描述:(1895-1976)生于福建龙溪(今漳州市)一个基督教家庭,"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系著作等身的国学家、作家,被美国文化界评为"20世纪智慧人物"。蔡元培和林语堂均学贯中西,具有知识分子的独
论黄自
作者: 王蔚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专业音乐教育  中国音乐教育  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作曲技术  清唱剧《长恨歌》  中国音乐史  三十年代  萧友梅  知识分子  音乐家 
描述: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是伴随着‘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伴随着‘五四’对科学、民主的追求和对封建文化的叛逆;也是伴随着各阶级的知识分子对教育作用的深入认识和不断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