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顺事权关系 减轻居委负担:上海卢湾区淮海中路街道重视居委会减负工作
-
作者:
周劲草 来源:社区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监督机制 服务意识 社区建设 事权关系 职责划分 工作职责 卢湾区 居委会干部 减负 居委会
-
描述:当前,居委会工作负担较重,已经和日益发展的社区建设形势不相适应。为此,必须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居委会、社区专业组织、街道、区有关职能部门的事权关系,分清工作职责。对于不尽合理的工作项目,制订相应的工作措施,进行调整和改善,从而逐步减轻居委会工作负担,为社区建设营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
-
淮海中路街道举办孕妇心理讲座
-
作者:暂无 来源:新民晚报家庭报周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近日,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计生办会同《母婴健康》杂志社,特邀中国优生优育理事薛东方教授为社区的准爸爸准妈妈们讲授“孕期心理调节”课程。她用生动通俗的语言,将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结合到讲课的内容里,为大家讲解了怎样调节良好的孕期心理,合理安排孕期营养,以及如何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等内容,将孕妇心理调节课
-
黄浦区工商联南京东路街道商会创建“三型商会”
-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商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商报记者孙依文实习生王侃本着合理优化结构、贴近会员的理念,南京东路街道商会自成立以来,就不断建立和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整合资源,搭建各种交流合作的平台。这三年多来为企业解决“急难愁”问题200多个,还积极引导会员企业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展示了企业良好的形象,同时也激发了街道商会的工作活力。奉献世博增强
-
创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外滩街道创建“五好”家庭的调查报告
-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人大月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外滩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重要组成部分 美德教育 街道 家庭成员 文明家庭
-
描述:《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
-
五里桥街道:社会主义现代化社区的雏形
-
作者:
杨柳 王经宣 来源:上海改革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区建设 上海 社会主义现代化社区 五里桥街道 行政管理 卢湾区 行政执法 社区保障服务体系
-
描述:务体系;●发展街道经济、解决居委干部的体制、机制、编制、房子、工资问题,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社区管理、建设和服务中去。
-
淮海中路街道用“三零”引领自治共治
-
作者:暂无 来源:黄浦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跨门经营没有了,流动摊贩消失了,新增违建不见了。作为黄浦“二元结构”的缩影,曾经的各种乱象,如今在淮海街道已然成为了历史。解决多年遗留的“老大难”问题,他们是如何做到的?面对挑战,街道全体成员选择迎难而上,聚焦难点顽症,攻坚克难,强化自治共治,群防群治。街道干部立下更“军令状”:不但要做到三零
-
南京东路街道举办青年就业沙龙
-
作者:暂无 来源:黄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日前,南京东路街道举办了一场以“善于分析自我,正确定位人生”为主题的青年就业沙龙活动。活动邀请了区就促中心的老师和用人单位的人事专员,就“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种种不顺以及如何进行自我分析、正确定位,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等问题专门为青年求职者们进行就业指导,同时还为求职者提供了地铁安检、文员
-
外滩街道将公众号送到居民手中
-
作者:
江跃中 来源:新民晚报美国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记者江跃中)“办理长期居住证需要带的材料准备齐了吗?”、“到事务受理中心办事要来几次才能办成?”……这些困扰居民的问题,通过近日上线的“外滩街道网上一门式”公众号,就能得到快速、有效的解决。黄浦区外滩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陈一飞昨天告诉记者:“我们发现许多居民并不了解社区情况,尤
-
市委第六督导组到外滩街道调研
-
作者:暂无 来源:黄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袁岳滨:实践重在解决问题本报讯2月18日下午,市委第六督导组组长袁岳滨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区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丁宝定等陪同,到外滩街道调研指导教育实践活动。袁岳滨指出,街道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具有参与者和组织者的双重身份,既要认真学习,参加教育活动,又要主动承担责任,保质保量抓好落实
-
买汰烧太累,下馆子奢侈,外滩街道探索“老年人助餐服务项目”
-
作者:
王海燕 来源:解放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餐车开进居委会,胡老伯和陈阿婆吃上了热腾腾的饭菜。邵剑平摄本报记者王海燕对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来说,自己买汰烧太累,下馆子吃又太奢侈。外滩街道瞄准老城区用餐难群体,去年推出一项“老年人助餐服务项目”,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解决老人就餐问题。老城厢中,到底有多少老人愿意订购统一配送的套餐?外滩街道老年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