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香凝的《双狮图》
-
作者:暂无 来源:兰州日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何香凝的《双狮图》作于1953年春,时值共和国成立不久,抗美援朝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时。画家以博大的胸怀和细润的笔锋,抒发了对祖国对人民的赞美,其笔下描绘的双狮气势雄健,威猛灵动,毛色熠熠生辉,目光炯炯有神,象征中华民族的觉醒、强大和神圣。画面中的雄狮,昂首怒目,傲视前方,似随时准备痛击来犯之敌的卫
-
何香凝画作《狮》
-
作者:暂无 来源:太行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何香凝,号双清楼主,是国民党领袖廖仲恺的革命伴侣,无产阶级革命家廖承志的母亲。何香凝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著名的国民党左派,民革主要创始人之一,妇女运动的领袖,画坛杰出的美术家。她早年追随孙中山,是同盟会的第一位女会员;她坚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真诚地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她发动妇女参加革命,为国内革命战
-
周恩来关于试办经济特区的设想及其思想启迪
-
作者:
郭根山 来源:贺州学院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启迪 设想 周恩来 经济特区
-
描述:20世纪70年代初,周恩来敏锐地洞察到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参照台湾设立“出口加工区”的办法,提出试办经济特区的设想,并由此而升华,提出了台湾回归祖国,建立更大“特区”的设想。尽管周恩来提出的设立经济特区的思想还是很初步的设想,并且在当时的情况下也难以付诸实施,但却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探索与尝试,并且对于改革开放初期创办经济特区,加快对外开放,无疑具有重要启示。
-
何香凝画作巡展南京常借松梅狮虎抒情明志,画上不乏傅抱石等名家墨迹
-
作者:
冯秋红 来源:扬子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何香凝画作《狮》虽然廖仲恺何香凝墓在南京,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何香凝不但是一位伟大的革命者,同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画家。她曾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昨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何香凝艺术精品展”在江苏省美术馆隆重开幕,展出50件何香凝的艺
-
何香凝:一代女杰画狮虎唤醒国人
-
作者:暂无 来源:珠江时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何香凝原名瑞谏,又名谏,别号双清楼主、双清馆主,又号棉村居士。祖籍广东南海县棉村(今广州荔湾区海南村),1878年6月27日生于香港,1972年9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她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先生的夫人,中国民主革命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推动者,杰出的政治家
-
狮虎松梅俱有魂 画遗清气满乾坤:何香凝绘画技法与艺术心境探析
-
作者:
毛联瑞 司纪中 来源:艺术科技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的何香凝先生人品高洁,人格伟岸,爱国重艺,实乃诗画辉映、德艺双馨的一代传奇女性。她的画作立意深邃,常借对松、梅、狮、虎和山水的描绘,抒情明志,是她70年革命艺术生涯和高尚人格的生动写照。本文尝试从绘画技法的角度来分析何香凝各个时期的作品,以及作品中所反映出的艺术家的心态与品质。
-
周恩来劳山遇险始末
-
作者:暂无 来源:滕州日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1973年6月,周恩来以国务院总理的身份陪外宾到延安访问。故地重游,在谈到1937年劳山遇险的经过时,周恩来感慨地说:“我一生中曾遇到过多次危险,但最危险的是这一次。”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
世纪回首 翰墨情深——深圳举办何香凝、廖承志母子合作绘画作品陈列展
-
作者:
曾峥 来源:美术观察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绘画作品 何香凝美术馆 动态刻划 20世纪上半叶 绘画精品 重要影响 艺术成就 人文情怀 中国革命史 深圳
-
描述:。何香凝与廖承志母子又都擅长书画,以画抒情,以画自娱,共同创作了许多绘画作品。何香凝作为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女性画家,早年以画狮虎著称,晚年多作山
-
何香凝36件精品画作在杭展出
-
作者:暂无 来源:宁波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据新华社电(记者冯源)36件何香凝画作29日起在浙江美术馆展出,展现这位集政治活动家和艺术家于一身的杰出女性的江浙画缘。这36件艺术精品中不仅有何香凝早期留学日本期间的经典画作《虎》《菊》《狮》《马》,而且有她游欧归国后的若干山水创作,其中有不少题材与浙江有关,不仅有描绘浙江上虞白马湖秀丽风景的《山
-
周恩来与黄山的故事
-
作者:
葛旭芳 来源:黄山日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葛旭芳黄山风景区博物馆收藏有一张珍贵的黑白历史照片,照片中一位中年男子,面容清瘦,肃然伫立,双眼炯炯有神地注视着前方,他端正地戴着军帽,穿着虽陈旧却整齐的军装,上装口袋微微翘起。这是周恩来1939年春天在黄山小补桥的留影。小补桥横跨黄山汤泉溪,游人登山过桥,可小补揽胜之兴,故名。那么,在抗战烽火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