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0)
按栏目分组
名人故居 (31)
历史名人 (9)
按年份分组
2017(11)
2016(22)
2015(4)
2012(1)
2011(1)
2010(1)
按来源分组
淮安日报(40)
相关搜索词
周恩来红军小学东校区展览“最美作业”
作者: 咸高军 蒋夕洲 张新宇  来源:淮安日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规范学生作业习惯,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养成作业工整、美观、干净的好习惯,真正做到每天进步一点点。日前,周恩来红军小学东校区继“青蓝工程美妙课堂”展示后又举行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最美作业”展览。据悉,东校区一向重视师生的“美”的教育。此次“最美作业”展览活动面向全校
郎静山故居 陈列布展工程完工
作者: 杜勇清 刘冰 张冠中  来源:淮安日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日前,郎静山故居陈列布展工程完工,并顺利通过市文物局和市财政局联合验收。这也标志着郎静山故居具备接待条件,正式投入试运行。郎静山故居位于清浦区都天庙前街27号,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12平方米,是一排清式的小瓦建筑,建筑风格雅洁、宁静、大气,与郎静山先生艺术追求和谐统一。故居现为市
“从小就把周恩来视为偶像”
作者:暂无 来源:淮安日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记者杨尚邵峰,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细菌和免疫学专家,中国最年轻的院士。他说:“我是淮安人,从小就把周恩来视为偶像,把积极进取、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当成人生信条。”邵峰年仅44岁,已经在《自然》《科学》和《细胞》三大世界级权威学术杂志发表过10篇论文,科研水准超越了全球领域学者。留洋归国14年,
周恩来红军小学西校区 “海棠诗社”成立
作者:暂无 来源:淮安日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李飞本报讯日前,周恩来红军小学西校区举行“海棠诗社”成立暨“袁鹰作文奖”颁奖仪式。淮安区教育局宣传信息办公室主任、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大运河文学报》总编辑于兆文作为诗社名誉社长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海棠诗社”成立仪式上,副校长徐洪筛代表红小西校区致辞。紧接着,区经典诵读大赛一等奖作品、该校
周恩来红军中学举行普法教育讲座
作者:暂无 来源:淮安日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樊重礼振中本报讯为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提高师生遵纪守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3月23日,城东乡派出所教导员张勇应周恩来红军中学邀请,走进校园,为学生开设了一堂生动的普法教育专题讲座。教导员首先跟同学们解读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然后从学生中经常出现的不良习惯入手,围绕近
周恩来红军中学举行 法制安全教育讲座
作者: 樊重礼  来源:淮安日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4月14日下午,淮安区城东乡派出所警官应周恩来红军中学的邀请,走进校园为学生开设了一堂法制安全教育专题讲座。警官首先从不良习惯入手,围绕近年来乡镇周边出现的违法犯罪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违法犯罪的初期表现和严重后果,教育学生警惕小偷小摸、打架皮闹等看似微小的坏习惯,做到防微杜渐。随后又讲述
首届“周恩来先锋岗” “周恩来奖章”评选揭晓
作者: 范姗姗 叶勇  来源:淮安日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2月8日,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党委召开全系统首届“周恩来先锋岗”、“周恩来奖章”评选会。经过选手演讲和评委投票,周恩来纪念馆研究室获得“周恩来先锋岗”称号,赵凌、秋兵、陈国民、王健、李方宇、谢
周秉德携 《我的伯父周恩来》“回家”
作者:暂无 来源:淮安日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通讯员通讯员秋兵王昊苏本报讯“回到淮安,就是回家,”19日,周恩来总理侄女、中新社原副社长、全国政协委员周秉德在周恩来纪念馆说。周秉德这次“回家”,还带来了《我的伯父周恩来》一书。1949年6月,12岁的周秉德来到北京住进中南海丰泽园,接着又随伯父搬到西花厅,在西花厅生活了十几年。这次周秉德带来的
周恩来红军中学举行消防疏散演练
作者:暂无 来源:淮安日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樊重礼振中本报讯为构建平安校园,增强师生消防安全意识,提高火灾自防自救的能力,杜绝火灾隐患,红军中学于3月2日举行了消防安全知识讲座暨疏散演练活动。消防安全知识讲座由淮安区消防大队参谋苏晨主讲,他对火灾事故的成因、预防措施、如何扑灭火灾、逃生自救等消防安全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师生们受益匪浅。讲座
市四院组织团员青年 瞻仰周恩来故居
作者:暂无 来源:淮安日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青青5月4日,市四院团委组织团员青年走进周恩来故居瞻仰学习。随着讲解员的生动解说,大家也跟着回到了周总理的童年,看到了他出生的卧室、走过他第一次种地的菜地、驻步在他第一次读书的书房前,在总理故居的院落里看到了那常被他提起的水井……周总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了12年。大家纷纷表示,不是第一次来到周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