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旭《再见,世博会》摄影作品展
-
作者:暂无 来源:增城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高旭,增城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函授学院深圳分院教师,广东省青年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家高级摄影师,平面设计师,高级营销师。广州在旭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广州市凯琳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摄影,是观察世界的另一种方式,用镜头记录流淌的景象与时间。上海世博会已经过去多年,我偶
-
[0图]上海外滩新金融发展报告 2013
-
作者:
周伟 来源: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并成为这一领域的佼佼者。本书汇集了黄浦区,特别是外滩地区2013年的相关新金融研讨活动和金融业各业态的创新实践,展示了黄浦区在新金融领域取得的理论和实践成就,对金融从业者和关心中国金融改革创新的读者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外滩公园的开放
-
作者:
华一民 来源:检察风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董事会决定 顾正红 银毫 生活习惯 光绪年间 首原 园规 占地面积 驻华公使 工部局
-
描述:黄浦江及夏夜纳凉的绝佳位置,更是中国第一个公园,有着一段非同寻常的历史。170年前,上海已开辟租界。西方冒险家在攫取财富之余,感到需要一个消遣与休息的地方。但那时,上海缺乏适宜西方人生活习惯的公共娱乐场所,一些好动的西人只能手
-
外滩26号的故事(一)
-
作者:
孙薇薇 唐明华 来源:金融世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银行总部 城市标志 黄浦江畔 黄浦江两岸 中国农业银行 溯流而上 长江航运 私人银行 闲暇时光 散叶
-
描述:于一身,融东西文化于一体,宛如一幅天然写就的百年上海风情画卷。从外滩源溯流而上,往南没几步,便是外滩26号扬子大楼,如今它是中国农业银行私人银行总部所在地。和外滩所有建筑一样,扬子大楼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它曾是中
-
星外滩简介
-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城市规划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绿色理念 中国中化集团 绿色建筑技术 商业中心 上海国际港务 西连 南望 老外滩
-
描述:岸线,借力上海建设"两个中心"的发展东风,汲取全球绿色建筑技术精髓,集聚世界领先企业总部,鼎力打造一座绿色理念、智能卓越的城央核心CBD。星外滩,把握全球CBD发展的新方向,担纲上海城市加速发展的新引擎,由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和中国中化集团公
-
古艺新生,守望外滩旧事
-
作者:
思彼思 来源:文化月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机蓬勃 吴越文化 黄浦江畔 多样文化 北外滩 春秋时期 家居饰品 商业橱窗 海派文化 文化象征
-
描述:上海在许多人心目中是一座国际都会,有"中国的商业橱窗"之称。然而自春秋时期便生机蓬勃的这片土地,也是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江南的吴越文化与各地移民带入的多样文化相融台,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兼容并蓄
-
专家献策北外滩航运服务业发展
-
作者:
王冠杰 来源:上海经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於世成 综合试验区 国际航运中心 船检 北外滩 长江干线 跳开 港航企业 货代 钱永昌
-
描述: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会长、交通运输部原部长钱永昌:一是要发挥虹口区的历史地位和区位特色优势。20世纪初上海就是亚洲最大的航运港口,它的发源地就在虹口,这个历史地位,谁也替代不了的,我们需要把它发挥好
-
扬州南门外滩滨水景观设计分析
-
作者:
刘蕴蕴 来源:北京农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文化 滨水景观 古运河 扬州南门外滩
-
描述:与古运河毗邻的扬州,这座古城自汉唐以来便成为江淮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扬州的城址变化、城市建设与古运河之间始终有着必然的联系。中国处于城市化的飞跃阶段,城市空间结构也正急剧往外扩延。这时旧城也在
-
第二届外滩国际金融峰会聚焦金融变革
-
作者:
沈兵 陶剑萍 来源:上海经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亚布力 复星集团 黄浦江畔 金融峰会 企业家论坛 集聚带 中国工商银行 国际金融中心 服务办公室 陈东升
-
描述:面对不断变革的金融市场,异军突起的互联网金融,如何充分发挥民企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在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和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大力支持下,2014年7月4日,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和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主办、复星集团承办、外滩金融中心·BFC等协办的第二届外滩国际金融峰会在上海隆重举行。
-
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群与天津五大道街区的保护和再利用的分析与比较
-
作者:
戈祎迎 刘朔 谢慧 来源: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原有建筑 保护价值 保护模式 文物建筑 建筑遗产 近代历史 历史建筑 纪念意义 上海外滩 历史风貌
-
描述:上海和天津,这两座城市分别是中国近代租界设立最早和最多的代表性城市,租界里建立起大量的外国建筑群。近代历史建筑作为一种城市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其保护和再利用工作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视野。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