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53年后,林伯渠“回家”
作者:暂无 来源:长沙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图为林老骨灰安放仪式现场。本报讯(记者李白文/图)3月31日晚,在临澧县修梅镇牌楼通往林伯渠故居的路上,挤满了等待“林老回家”的乡亲。当日上午7时,林伯渠骨灰迁移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瞻仰厅举行
市住建局党员干部到林伯渠故居接受洗礼
作者:暂无 来源:常德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王敏通讯员陈龙)4月11日,市住建局党员干部集体走进临澧县修梅镇,观瞻林伯渠故居,深切缅怀先辈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林伯渠铜像前,党员干部们重温了入党誓词;伟人故居里,大家跟随讲解员仔细观瞻,在故居的陈列布置中感受“诗礼传家”、“九牧世第”的谆谆教悔和清正之风,党员干部感触颇多,纷纷
林伯渠骨灰回归故乡临澧
作者: 聂诗茼  来源:三湘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4月1日下午,常德临澧修梅镇,工作人员在调整林伯渠故居内的花篮摆设。记者从临澧县宣传部了解到,2日将在林伯渠铜像广场举行林伯渠骨灰安放仪式。3月31日上午,中国革命“五老”之一的林伯渠的骨灰正式从北京迁回故乡常德临澧。4月1日,林伯渠之子林用三夫妇等人参观了林伯渠故居。■记者聂诗茼摄影报道
林伯渠诗词石碑旁,孩子在诵记诗文
作者:暂无 来源:潇湘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记者龚柏威常德报道2013年2月,带着林伯渠骨灰即将回乡的消息,记者走访了林伯渠的故乡——常德市临澧县修梅镇。林伯渠的故居前,一棵参天古树,枝桠遮蔽了半个院落。家教父亲是第一个指路人在修梅镇凉水井村,村民一般都称林伯渠为“林老”。他们今年最关注的事,可能就是“林老回家”。1886年,林伯渠出生在
林伯渠开国大典主持人
作者: 徐志雄  来源:常德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临澧县林伯渠纪念馆。时光一下凝重起来,陈旧的录影资料上,62年前的开国大典历历在目:鲜花、礼炮,欢呼的人群,激昂的号,天安门城楼上熟悉的伟人。甚至能清晰地听得出我们常德人熟悉的临澧乡音。不错
林伯渠凉水井走出的伟人
作者: 赵有强  来源:常德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群山环抱,古树参天。澧水河畔的临澧县修梅镇凉水井村,一栋“清代”民居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瞻仰者。房屋坐北朝南,屋后青山滴翠,前有稻田数顷,左晒场,右池塘,腰围4米多的千年古柏巍然屹立于晒场中央,林伯
林伯渠:温和元老为国共合作搭桥
作者:暂无 来源:新京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陈列在湖南临澧县博物馆里的油画,林伯渠,正提着马灯和战士们一起过雪山。铁皮箱奖状林伯渠是党内公认的“知识分子”,作为同盟会员,他在国共合作时期发挥了桥梁的作用。插图/金锐王金花1917年,林伯渠的世界观发生了变化。和中国许多先进分子一样,这种变化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开始的,不同的是,林伯渠转变的
依托林伯渠故居,打好红色旅游牌对话基层党员
作者:暂无 来源:潇湘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沈绍军,临澧县修梅乡凉水井村支书。沈绍军上任后最先做的就是修路,村里的道路都直通到了林伯渠故居前。沈绍军希望依托林伯渠故居,打好红色旅游牌,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图/记者张轶潇湘晨报:你多大年纪,什么时候入的党?当村支书有多长时间了?沈绍军(凉水井村支书):40岁了,我是2000年入的党。2008年
临澧“外滩”的变迁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建设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阳春三月、春光明媚,在这春暖花开、桃红柳绿的时节,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城安福镇“外滩”成了群众的好去处。滨河路这条沿道水河横贯东西十里的长街,似一条绿色彩带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那绿化带丛中的桂花、香樟等宛如一条彩色的长廊,在春天的温暖阳光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馨迷人;那一幢幢别具江南特色的楼宇,鳞
临澧“外滩”的变迁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建设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阳春三月、春光明媚,在这春暖花开、桃红柳绿的时节,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城安福镇“外滩”成了群众的好去处。滨河路这条沿道水河横贯东西十里的长街,似一条绿色彩带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那绿化带丛中的桂花、香樟等宛如一条彩色的长廊,在春天的温暖阳光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馨迷人;那一幢幢别具江南特色的楼宇,鳞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