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鲁迅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讲述鲁迅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人民文学出版社林贤治516时至今日,在阶级斗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鲁迅对托尔斯泰主义的实质便看得更清楚了。他引了挪威作家哈姆生的话说,托尔斯泰不过是宣教者,而不是思想家。以这样的宣教者,在严峻的现实面前是没有不失败的。“每做一回买卖,就大折其本”,说的就是这结局。在苏联,人道主
-
走在鲁迅研究的前列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在朋友和家人眼里,我是个接近“呆头鹅”的读书人。如我这般的读书人,多半对鲁迅先生有着一种化不开的情结。所以,去上海,免不了做些“呆头鹅”的事,比如寻觅一番鲁迅在上海的足迹。先生墓地在昔日的虹口公园,当然,现如今已不是这个名号。公园有三道门,凌晨5点开放。我准时到达南大门,已有三三两两的人往里走——那
-
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1891年10月-1946年7月),特别主张读书要活读活用他形象地比喻说:“我们应当明白,书只是一种工具,和锯子、锄头是一样的性质,都是给人用的。”如何活学,陶行知说:书呆子就是读书没有目的的人。我平时尽力劝人不要做书呆子。书是一种工具,只能用,不可读。旧时代之学生之生长的过
-
我为林伯渠、习仲勋、王震当警卫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在秋风送爽的日子里,退休后定居北京的邓苏生老人不顾腿脚残疾行走不便,来到了福建永定金砂西湖寨,在夫人的搀扶下,爬上了小山岗,踉踉跄跄地走到了生母范乐春的坟前。此时,伫立在秋风中的他,已是老泪纵横。邓苏生是林伯渠与著名革命烈士范乐春的亲生儿子,他曲折传奇的身世,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悲壮生涯及其
-
蔡元培:中国现代大学的奠基者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蔡元培为何七辞北大校长提起蔡元培,世人都会想起他扮演过的一个重要角色:北京大学校长。北大之所以成为国人心目中向往的大学,实始于蔡元培是他一手塑造了北大精神,称他为“北大之父”并不为过。蔡元培任北大校长一职共10年,但实际上在校时间不足5年,期间他曾七辞北大校长而不准。七次辞职,各有原因。第一次辞职是
-
鲁迅翻译文学研究富于学术史价值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我是一名教师,也曾是一名工会工作者,上世纪80年代参加工会组织的读书比赛,从此与工会结下不懈之缘。90年代在鲁迅中学担任工会主席,2000年得到工会最高荣誉——全国劳动模范,这么多年来是工会建设助推我个人的发展。对工会工作我用两个词概括,组织和活跃。组织,是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这些年来工会组织在不
-
思想家鲁迅的光辉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柳哲在旧书拍卖市场上,笔者惊喜地发现了一本鲁迅签名赠送给好友许寿裳(季市)的民国旧书《小说旧闻钞》。许寿裳(1883—1948),字季茀,号上遂,浙江绍兴人。著名学者、传记作家,与鲁迅为生平知己
-
鲁迅与泰戈尔品质相合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顾国诚鲁迅与我们这辈人缘分不浅。从上初中开始,语文书中就不断收有此公的大作。从小说、散文到杂文,每篇都被奉为圭臬,许多段落甚至要求背诵。年轻时有叛逆心理,读多了不免产生审美疲劳,再加之老先生的杂文艰深难懂,于是一提鲁迅,便兴味索然,阅读欲望远逊于读其他名家作品。奇怪的是,当年的语文教科书中,鲜见鲁迅
-
文坛巨匠鲁迅的画事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首先说的是鲁迅先生,他对中秋是情有独钟的,从1912年至1936年间的日记中,每年都有中秋的记述。1912年的中秋,鲁迅正独自客居北京,他在日记中写道:“阴历中秋也……见圆月寒光皎然,如故乡焉,未知吾家仍以月饼祀之不。”一股怀乡思亲之情跃然纸上。不能与家人共享天伦,鲁迅只好与朋友欢聚。1917年中秋
-
蔡元培: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开创者
-
作者:
刁勇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农,浙江绍兴人。清光绪进士,1892年授翰林院庶吉士。甲午战争后,开始接触西学,同情维新派,戊戌变法后回绍兴,任中西学堂监督,提倡新学。1902年在上海组织具有反清革命倾向的“中国教育会”,亲任会长。作为一位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904年蔡元培放弃翰林院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