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子恢、林伯渠换子记
-
作者:
许人俊 来源:党史博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南海 林伯渠 50年代 邓子恢
-
描述:20世纪50年代,林伯渠和邓子恢互换儿子的故事,在中南海一度传为美谈。20世纪90年代,我们撰写《邓子恢传》时,曾简要披露了这一故事,因篇幅关系,未详细展开。事后,笔者多次向邓子恢的夫人陈兰和儿子邓瑞生、邓苏生等人采
-
周恩来与北京人艺的点滴往事
-
作者:
刘章春 来源:党史博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北京人艺 平易近人 周恩来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友好交往
-
描述:在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简称“北京人艺”)多年的友好交往中,周恩来的平易近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57年,为纪念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北京人艺演出了苏联名剧《带枪的人》。演出结束后,周恩来走上
-
柯庆施之死
-
作者:
叶永烈 来源:党史博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刘少奇 中共中央 心脏按摩 造反派 警卫员 急性出血性胰腺炎 红卫兵 硫苯妥钠 党中央委员会 医生
-
描述:爆炸性的“新闻” 1967年酷暑,“如火如荼”的“文革”使人喘不过气儿来 就在这时,一条爆炸性的“新闻”,通过传单、大字报、红卫兵小报、造反派“战报”,顿时传遍了全国。如同火上浇油,使”文革”顿时
-
外交大家周恩来(下篇)
-
作者:
张兵 来源:党史博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家领导人 革命公墓 冀朝铸 总理办公室 西花厅 美国记者 最后时刻 维尔德茨 普通工作人员 王幼平
-
描述:勤俭办外交的带头人新中国成立初期,某些留用的前外交人员介绍经验说,外交人员在不同场合要穿不同的礼服,还介绍了一些繁文缛节,使一些刚走上外交战线的老同志感到晕头转向,无所适从。周恩来针对这种情况提出
-
柯庆施:值得研究的历史人物
-
作者:
钱江 来源:党史博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共中央 中央政治局委员 柯庆施 历史人物 错误倾向 国务院副总理 专题性研究 50年代
-
描述:在当代史著作中,晚年曾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柯庆施(1902~1965),是一个经常被提到的名字。值得注
-
周恩来:连环画是关系到下一代人的事情
-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党史博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连环画 人民服务 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事业 文化阵地 周恩来 1951年 出版单位
-
描述:1951年9月15日,人民美术出版社成立。周恩来为该社题写了社名,这是他唯一一次为出版单位题名。他对社长萨空了说:要尽快多出为青少年和劳动人民服务的好书好画,占领文化阵地。人民的出版事业的主要任务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满足人民精神上的需要,为了培养下一代。如果钱赚多了,那就要研究一下是否方向出了問题。
-
失而复得的林伯渠“财政人民委员”印章
-
作者:
卢振国 来源:党史博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80年代 女红军 林伯渠 印章 中央政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财政 甘南藏族自治州 人民 委员
-
描述:岷山脚下,白龙江边,地处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电尕乡的卡告村,原先就有两三名在长征中掉队的流落红军。上世纪80年代,笔者曾涉足这个藏民村落,采访过已被藏化了的女红军齐秀云(藏名朗曼)。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卡告村,还曾秘藏过来自江西瑞金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的一枚印章。
-
周恩来的情与爱
-
作者:
徐秉君 来源:党史博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周恩来在人们的眼里无疑是一位伟人.伟人一般是指历史上重大运动的发起者和领导者.普列汉诺夫曾说过,只有伟人才能成为发起人,因为他们的见识要比别人远些,他们的愿望要比别人强烈一些.但是伟人又是普通人,有
-
赵朴初往事
-
作者:
淮淮 来源:党史博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赵朴初 “四人帮” 渊博的知识 文化大革命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小爬虫 《孙子兵法》 天安门广场 临江仙 邓小平
-
描述:我一直期待着奇迹出现,希望有一天赵朴初伯伯能健康地走出医院,让他家的小院子恢复往昔的生气。世界不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人杰,才变得美好的吗?这样的人不应该走啊!他深深地爱着周围的人,他的同志、朋友、学生
-
中共早期党员袁振英充满传奇的青少年时代
-
作者:
苗体君 来源:党史博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共产主义小组 新青年 北京大学 毕业生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蔡元培 周恩来 高等师范学校 陈独秀 共产党
-
描述:袁振英这个名字,除专门研究中共党史的人外,很少有人知道。他是袁崇焕的后代,曾是北京大学的高才生,加入过蔡元培发起组织的"进德会",是辜鸿铭的得意门生。他曾作为陈独秀的弟子,跟随陈编辑《新青年》,帮助陈组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广州共产主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