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上海群众歌咏活动走进上海大剧院
作者: 陆华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首席记者张裕上个月,上海大剧院推出了“京昆群英会”第二季,请来京、津、沪三地五大国家重点京剧院团“打擂”,集中上演12场京剧大戏。天津京剧院以经典大戏《野猪林》亮相,院长王平演林冲。不料,演出将近时,王平突感状态欠佳,怎么办?他向上海同行求援,上海京剧院立即派出青年演员傅希如,于是2月22日晚,
赵朴初灵骨回乡树葬活动侧记
作者: 郭海鹏  来源:佛教文化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赵朴初  佛教  宗教  政协副主席 
描述:人都有自己的故乡,那是一个令人心神向往的地方,人们从那儿出生、长大,那儿有着童年的欢笑和梦幻。 已故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1907年11月5日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天台里。其家门额旧有光绪帝所书金匾"四代翰林"。朴初老人年4岁时随父母返回太湖县寺前河状元府,在家乡生活了
何香凝与孙中山
作者: 韩信夫  来源:民国档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何香凝  革命友谊  孙中山 
描述: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和中国民主革命的著名女政治活动家何香凝是在孙中山先生的指引下投身于中国民主革命行列的。在整个民主革命进程中 ,何香凝同孙中山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何香凝坚决捍卫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在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为完成其未竟事业仍进行了不懈的奋斗。
《陶行知》来到逸夫舞台
作者: 向群  来源:长宁时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图为《陶》剧中男女主人公在艰难时世中感情笃深的一个场面。本报讯(通讯员向群)随着委婉动听的沪剧唱段和生动故事的舞台演绎,“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正在跨越历史云烟,走进越来越多沪上观众的心中经过重新修改加工和提炼,长宁沪剧团的大型现代沪剧《陶行知》日臻成熟。高温天里全体演职人
上海博物馆宋~明玉兽断代探析
作者: 张尉  来源:中国宝石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手法  玉带  题材多样  上海博物馆  玉兽  动物形象  研究 
描述:动物形象是玉器作品中表现较多的题材,无论飞禽走兽,或写实逼真、或浪漫夸张,艺术手法不一,但都给人以形神兼具、意趣独抒的感受。
沪剧《陶行知》校园公演催人泪下
作者:暂无 来源:青年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李清)一台由80多名在校学生同台合唱的大型沪剧《陶行知》,昨天在吴淞中学80年华诞校庆仪式上拉开了校园首轮公演的序幕。据悉,如此规模的沪剧专业演员和学生业余演员的互动演出,在沪剧演出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吴淞中学校长徐惠民表示,为了支持该剧的创排,这次的学生演员派出了最强阵容———由曾在上海
何香凝的《双狮图》
作者:暂无 来源:兰州日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何香凝的《双狮图》作于1953年春,时值共和国成立不久,抗美援朝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时。画家以博大的胸怀和细润的笔锋,抒发了对祖国对人民的赞美,其笔下描绘的双狮气势雄健,威猛灵动,毛色熠熠生辉,目光炯炯有神,象征中华民族的觉醒、强大和神圣。画面中的雄狮,昂首怒目,傲视前方,似随时准备痛击来犯之敌的卫
革命的绘画艺术大师何香凝
作者: 周兴梁  来源:人民政协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山水画  民族民主革命  帝国主义封锁  何香凝  最愉快的时刻  美术学校  水墨画  绘画艺术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华民族振兴 
描述:史学界关于何香凝是伟大政治活动家方面的研究,已相当充分,而对她同时也是杰出绘画艺术大师则尚少专文予以论述。其实,在何香凝革命与战斗的一生中,画笔始终是她手中的武器之一。从其留学日本期间的1909年学习绘画起,到其病逝前两年的1970年92岁时搁笔,一生创作了许许多多画作,是一名有60多年美术生涯的举
明珠塔下隆重开幕上海大剧院倾情演出港汇广场强力推介
作者:暂无 来源:徐汇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吐鲁番地区行政公署共同主办的“魅力新疆——走进神奇的吐鲁番”2004年上海旅游宣传周活动于4月18日至4月21日在沪隆重举行。其中,东方明珠塔下隆重开幕、新疆歌舞团上海大
“新普陀人”走进上海美术馆
作者:暂无 来源:新普陀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通讯员肖莉)2月19日至3月28日,“聚焦——中国当代艺术,来自Hauden-schi1d收藏机构收藏的中国当代摄影、录像及装置展”在上海美术馆三楼举行,展出的五十多幅摄影作品的裱框全部由我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