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2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2)
风景名胜 (3)
黄浦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7(9)
2016(11)
2015(2)
2014(3)
2013(1)
按来源分组
青年文学家(26)
相关搜索词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旅游文本英译的指导作用研究之我见——以上海博物馆为例
作者: 杨露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旅游文本  翻译  社会符号学意义理论 
描述:目前,世界旅游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时期—深度旅游时期,旅游资料的英译也就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是对世界宣传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旅游文本中的文化信息能否巧妙而恰当地转换到译文也便成了旅游文本英译的重点。文章将以以上海博物馆为例来讨论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旅游文本英译的指导作用。
误读与还原:鲁迅这个人
作者: 潘虹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一、鲁迅作品的阅读现状 “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多年来,中国学生中间广为流传的一句略带调侃的顺口溜,道出了当今学生学习鲁迅文章的“真相”——分析、分析、再分析,从中心思想到段落大意,从时代背景到典故出处……要想考出好成绩,必须学会一字一句读鲁迅,读出作者的潜台词,读出每一个副词的意味,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不能放过。
鲁迅小说中的悲剧美分析
作者: 朱赫男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鲁迅  悲剧美  小说 
描述:鲁迅是我国的文学大家,其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精美文作,每篇小说都是经典之作,如小说集《彷徨》、《呐喊》与《故事新编》等。纵观鲁迅的诸多的小说著作,发现其在文学上的造诣是不可估量的,且通常以悲剧呈现。悲剧是一种美的体现,主要表现为悲哀、悲谐、悲愤与悲壮,在四个表现中,悲哀是体现悲情美的最基本形式。
论鲁迅作品语言中的拯救与虚无
作者: 程淳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语言  虚无  语法  修辞  存在  拯救 
描述:作家的语言与其精神思想存在同一性,作家的内质决定了其语言的形式。同样,鲁迅的思想、精神气质也必然会弥漫在其作品语言的字里行间。本文从语言学的微观视角,结合文本细读的方法,对鲁迅作品语言的语法与修辞进行研究,解读其语言中的拯救与虚无,论证鲁迅作品的语言与存在的同一性。
鲁迅《狂人日记》的隐喻式写作风格探讨
作者: 宁凤娟 王志敏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隐喻式风格  《狂人日记》  反封建思想 
描述:《狂人日记》是鲁迅缩写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在艺术风格和修辞手法上等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本文就从隐喻式的修辞手法上分析和探讨《狂人日记》的人物意象和主题思想。
鲁迅笔下塑造的悲剧女性形象及社会反思
作者: 毛华中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其作品中,鲁迅先生关注妇女问题,成功地塑造了九斤老太太、杨二嫂、王九妈、祥林嫂、单四嫂、爱姑、子君等几个在封建统治的压迫下的血肉丰满的悲剧女性形象,批判了“国民劣根性”。用她们悲苦凄凉的人生命运,抨击了封建社会的道德礼教迫害,对封建宗法制度的黑暗和愚民政策进行了无情的抨击。
浅析鲁迅先生《偶成》一诗的思想内涵
作者: 徐保国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思想内涵  鲁迅  《偶成》 
描述:本文从揭示诗歌创作背景开始,条分缕析的透析了《偶成》一诗的深刻思想内涵。
论鲁迅小说对人物灵魂的深刻穿透力
作者: 王一鹤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鲁迅小说  人物灵魂  刻画 
描述:鲁迅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大家,他通过文字作品为中华民族奔走呼号,辛辣讽刺现实、抨击时弊,可歌可泣。鲁迅创作的众多小说和戏剧都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力,他的“画灵魂”理论也是其艺术创作一直遵循的一个指南。鲁迅的小说之所以生动、深刻,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独到。这主要体现在创作视角、描写方式上的别出心裁。本文将对鲁迅小说的人物灵魂刻画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归纳。
《故乡》与国文(语文)教科书之关系 ——评《鲁迅〈故乡〉阅读史》
作者: 蒋杨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共同体想象  "文""道"二元立场  教科书 
描述:《鲁迅〈故乡〉阅读史》一书,是日本学者藤井省三从事鲁迅研究的总结性学术著作.著者通过对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阅读史料的整合,透视了现代中国知识群体的阅读概况,指出了《故乡》阅读史与国文(语文)教科书的相互关系,同时也呈现了20年代直至90年代这70多年间国文(语文)教科书选录、解读《故乡》的历史概貌,突出了《故乡》作为教科书内容的历史必然性与诠释限度.著者细致入微地史料整合及拓宽视野的立意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
地狱边的理性之光 ——初探鲁迅《野草》的荒诞性以及其中蕴含的反思力量
作者: 杨鸿涛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反思  荒诞  《野草》 
描述: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充满了现代意义的荒诞体验,给人孤独、虚无、彷徨而又绝望的感受.而《野草》展现的荒诞中,又蕴含着强大的反思和斗争力量.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