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64)
按栏目分组
风景名胜 (36)
历史名人 (28)
按年份分组
2017(12)
2016(16)
2015(10)
2014(7)
2013(2)
2012(1)
2011(6)
2010(4)
2009(1)
2008(1)
2007(1)
2006(3)
按来源分组
齐鲁晚报(64)
相关搜索词
鲁迅研究的一面旗帜
作者:暂无 来源:齐鲁晚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2017年5月2日晚,著名学者、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原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汕头大学文学院终身教授王富仁因病于北京去世,享年七十六岁。王富仁,1941年生,山东高唐县人,毕业于山东大学外文系。王富仁的学术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鲁迅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国文化研究。他曾在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奠基人之
中国文化的守夜人——鲁迅
作者:暂无 来源:齐鲁晚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王富仁部分著作:《先驱者的形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需要鲁迅》安徽大学出版社《中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福建教育出版社王富仁鲁迅的生前和死后,都有各种不同的人给他做出过各种不同的评价。有赞之上天的,也有贬之入地的;有奉为圣贤导师的,也有斥为魑魅魍魉的。我认为,所有这些评价,大概都不是一点道理也没
鲁迅比今天的作家们都谦卑
作者:暂无 来源:齐鲁晚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何三坡一个好作家必须有一只猫咪。爱伦·坡有一只猫咪,海明威有一只猫咪,马克·吐温有一只猫咪,布罗茨基有一只猫咪,博尔赫斯有一只猫咪,村上春树有一只猫咪。但,鲁迅没有猫咪,而且,他还仇恨猫咪,甚至,他养过一只拇指大小的隐鼠。他梦想生活在百草园,与蟋蟀们待在一起,与木莲覆盆子们待在一起,与美女蛇待在一起
阅读鲁迅经典,传承鲁迅精神
作者:暂无 来源:齐鲁晚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吕周聚鲁迅,作为中国20世纪伟大的作家,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便是他的所有作品。一部作品就是一座丰富的宝藏,鲁迅将他的思想、精神隐藏在他精心营建的作品之中,我们要传承鲁迅的思想、精神,就必须阅读鲁迅的作品,从其作品中发现、感受、领悟其深刻、独到、丰富的思想与精神。作品是作家赖以存在的根基,一个作家通过他
鲁迅今天过时了吗
作者:暂无 来源:齐鲁晚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今年是鲁迅逝世八十周年,八十年来,在国人眼中,他经历了一个从人到神,又从神到人的过程。但肯定也好,质疑也罢,都使得鲁迅研究至今仍不失为一门显学。回眸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鲁迅都是绕不过去的一座大山。鲁迅曾说过:“希望我的文章随着时代的消失而消失。”他希望死后人们不要纪念他,因为他知道“待到伟大的人物
鲁迅在日本的遗迹
作者:暂无 来源:齐鲁晚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吕周聚鲁迅于1902年3月抱着科学救国的远大理想,东渡日本留学,先在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然后于1904年9月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在经历了“幻灯片”事件之后,于1906年3月从仙台医学专门学校退学,回到东京从事文学救国的活动,直到1909年8月回到绍兴任教。鲁迅在日本留学7年多,主要生活在东
爸爸的鲁迅情结
作者:暂无 来源:齐鲁晚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李伯轩泰安二中高二3班高中以后,和爸爸的交流越来越少了,也许是可交流的内容越来越少吧。晚上我递给爸爸交书费的账号时,爸爸问了句:这几天学什么,我随口应了一句:“《为了忘却的纪念》。”爸爸稍微一顿,说了一句:“龙华的桃花其实不好看。”因为鲁迅,爸爸多说了一句话。爸爸应该算是个文人,严格地说是个有点文化
中学课堂里的鲁迅
作者:暂无 来源:齐鲁晚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段升群大先生鲁迅很“酷”,他的文字一旦被喜欢,每一个字都会散发着光。即便是一个句子,你也几乎一眼便能辨识得出,它就是“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记念刘和珍君》,是鲁人版高中教材中的重点课文,我已经反反复复教了20多年,所以,一提到“纪念”,第一反应是“鲁迅先生在纪念”,而不是“纪念鲁迅先生”。高
夏衍回忆鲁迅葬礼前后
作者:暂无 来源:齐鲁晚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懒寻旧梦录》收录了夏衍的回忆录手稿。一代文化名人在书中自述其曲折而又传奇的人生,及亲身经历的二十世纪重大文化和政治事件。1936年10月中旬的一天,《中国呼声》的主编格莱尼契突然告诉我,鲁迅病情严重。格莱尼契是美国进步新闻记者,他办事慎重细致,讲话不多,当他要我们写文章,或者要修改我写的文稿时,总
鲁迅拥有的,正是我们匮乏的
作者:暂无 来源:齐鲁晚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贾振勇民国时代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比我们今天还“城会玩”,比如五花八门的各类评选、投票活动。那些搞得热闹且富有声势的活动,多出自民间;政府忙于混战、贪污和搜刮,也无暇管。由于那时没有互联网、没有微信,展示这些活动的舞台,就主要集中在报刊。当年的媒体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比如上世纪30年代鲁迅、郭沫若的争
上页 1 2 ... 5 6 7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