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庐山会议上的周恩来:风暴面前的选择
-
作者:暂无
年份期号:
2017-第4期
刊名:晚报精华(往事与旧闻)
- 描述:庐山会议上的周恩来:风暴面前的选择
- 庐山会议上的周恩来
-
作者:尹广泰
年份期号:
2016-第11期
刊名:现代领导
关键词:“左”的错误 中共中央 庐山会议 1959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 毛泽东 周恩来 “大跃进”
- 描述:1959年7、8月间,中共中央在庐山连续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按照毛泽东最初的设想,会议要进一步总结1958年以来的经验教训.继续纠正“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的错误。然而,彭德怀给毛泽东的一封长信,改变了会议的进程和走向。会议不但停止了对已经觉察到的问题的纠正,
- 庐山会议上的周恩来
-
作者:尹广泰
年份期号:
2016-第10期
刊名:党史博采
- 描述:庐山会议上的周恩来
- 庐山会议上的周恩来
-
作者:尹广泰
年份期号:
2016-第10期
刊名:党史博采(纪实)
关键词:“左”的错误 庐山会议 经验教训 政治局扩大会议 毛泽东学 人民公社化运动 胡乔木 党中央副主席 南宁会议 周恩来同志
- 描述:1959年7、8月间,中共中央在庐山连续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历时46天,史称庐山会议。按照毛泽东最初的设想,会议要进一步总结1958年以来的经验教训,继续纠正“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的错误。然而,彭德怀给毛泽东的一封长信,改变了会议的进程和走向。毛泽东不但停止了对已经觉察到的问题的纠正,反而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的批判。犹如山上变幻莫测的天气,庐山会议风云突变。作为党中央副主席、共和国总理的周恩来,不可避
-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团委举办学习周恩来精神专题讲座
-
作者:赵新
年份期号:
2016-第3期
刊名:天津人大
关键词:徐行 周恩来精神 为人民服务 管理学院教授 管理干部 工作作风 青年干部
- 描述:3月17日,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团委举办“学习周恩来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和优良的工作作风”专题讲座,邀请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周恩来研究中心主任徐行主讲,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青年干部参加。
- 巴基斯坦有一条“周恩来大道”
-
作者:陆树林
年份期号:
2016-第2期
刊名:纵横
关键词:巴基斯坦 大道 周恩来 第三次印巴战争 论坛会
- 描述:2004年6月,第二次中巴友好论坛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快结束的时候,论坛巴方主席、巴基斯坦前外长阿迦·夏希向大家郑重宣告:“周恩来总理是巴基斯坦的伟大朋友,为发展巴中友谊作出过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他生前曾给予巴基斯坦多方面的支持,特别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主持正义立场,为争取近十万巴基斯坦战俘早日获释回归自己的祖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 尼克松/周恩来
-
作者:暂无
年份期号:
2015-第11期
刊名:葡萄酒
- 描述:尼克松/周恩来
- 就《周恩来研究概论》“笔谈”给编者的信
-
作者:潘敬国
年份期号:
2016-第2期
刊名: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关键词:周恩来研究 韩同 历史定位 周恩来精神 问题论述 石仲泉 另一面
- 描述:编辑同志:贵刊2015年第3期关于《周恩来研究概论》(以下简称《概论》)的“笔谈”很有意义,特别是石仲泉这样的大家关于《概论》是“力作”和三个“贵在”的推介,知名专家司云胜、韩同友全面而深刻的论述,使《概论》的成就、意义、和特点得以进一步全面而充分的展示。我的文章和上述三篇评论,其共同的主旨都在于充分肯定《概论》是一部填补空白的成功力作。只是我的文章,可能表达得不够清楚,再者也可能是编者的误解,导致“笔谈”摘要中出现“三大核心问题论述……不充分”
- 小周恩来习武强身
-
作者:本刊辑部
年份期号:
2015-第5期
刊名: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关键词:同学 少林寺 欺负 身体 周恩来 江南水乡 强身 习武
- 描述:周恩来出生在江南水乡,个子虽然不矮,可身体很单薄,跟他班上的那些沈阳的同学比起来,简直就是个麻杆。为此周恩来收到不少同学的嘲笑,甚至是欺负。 周恩来的伯父知道周恩来受了欺负,就想到一个方法,让周恩来习武。正好当时有个江南武师跟着周恩来的伯父做生意,伯父让周恩来拜武师为师,学习武术。这个武师年轻时在少林寺学过武,教周恩来的都是少林寺的外加拳法。
- 将周恩来“十条家规”融入新时期家风建设研究
-
作者:吴登全 吕峰
年份期号:
2016-第11期
刊名: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关键词:家风 “十条家规” 周恩来
- 描述:周恩来的“十条家规”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包含着诸多有关家风建设的内容。从这“十条家规”可以看出,家风是个人成长的添加剂、家风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家风是国家发展的催化剂。本文旨在通过周恩来的“十条家规”,阐述家风在新时期对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利益、法律法规、优秀传统文化对家风建设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