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恩来秘书说出来的那些“秘密”
-
作者:暂无
年份期号:
2017-第15期
刊名:大众文摘
- 描述:周恩来秘书说出来的那些“秘密”
- 周恩来研究40年回顾与展望——纪念伟人周恩来逝世40周年
-
作者:汪浩
年份期号:
2016-第1期
刊名:觉悟
关键词:周恩来研究 学术殿堂 百家 石仲泉 王永祥 十一届三中全会 周年祭 高潮期 报刊复印资料 中央文献研究室
- 描述:1976年1月8日,是伟人周恩来逝世40周年的纪念日。人们对他的怀念、纪念持续不断,此间形成的系统的周恩来研究也走过了40年历程。本文将以此为题作为周恩来逝世40周年祭。一、真正的周恩来研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的周恩来研究起始问题,有这样几种观点:金冲及:周恩来研究大体上是周恩来逝世后逐步发展起来的。(1)章百家也指出,作为历史
- 周恩来看了《带枪的人》之后
-
作者:暂无
年份期号:
2016-第8期
刊名:乡音
关键词:列宁 话剧舞台 十月革命 新中国成立 演员 演出 周恩来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 描述:《带枪的人》是一出苏联名剧,反映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故事。1957年,为纪念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此剧。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话剧舞台上的第一个列宁形象。扮演列宁的演员是刁光覃,河北人,他饰演的列宁,形似神似,备受推崇。
- 周恩来相忍为党
-
作者:暂无
年份期号:
2016-第5期
刊名:报刊荟萃(非常关注)
- 描述:周恩来相忍为党
- 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
-
作者:张剑萍 陈玉先
年份期号:
2016-第8期
刊名:连环画报
关键词:反帝反封建 新书刊 郭隆真 南开学校 徐世昌 资产阶级革命家 淮安县 驻日公使 周恩来同志 周贻赓
- 描述: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
- 周恩来的雨花情结
-
作者:张开明
年份期号:
2016-第17期
刊名:雨花
关键词:军人监狱 廖仲恺 廖梦醒 民主革命家 中央军校 陈延年 罗登 并肩战斗 中共中央南方局 总政治部主任
- 描述:1946年11月19日。当东方的第一缕霞光映照在窗棂上的时候,他就醒了。因为,他在今天将告别金陵,返回延安了。他迅速地整理好行装,连自己那几件破旧的打了补钉的衬衣也装进了手提箱里。这是他多年的习惯。但唯有一样东西他决定留下,不带走了,让它继续养在会客室圆桌上的水碗里。他实在太喜欢它们了,五光十色,晶莹剔透,形状各异,色彩斑斓,令人赞叹不已。这些养在水碗里的宝贝,不是别的,正是周恩来、邓颖超与代表团的同志们亲自在雨花台烈士墓旁捡回来的
- 周恩来的遗产和邓颖超的遗嘱
-
作者:范进忠 梁玉林
年份期号:
2016-第11期
刊名:文史精华
关键词:革命战争年代 邓颖超 浙江绍兴 遗嘱 国务院总理 周恩来 物质财富 精神遗产
- 描述:周恩来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原籍浙江绍兴.1925年8月8日和邓颖超在广州结婚.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们戎马生涯,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建国后周恩来担任政务院、国务院总理27年,为建设新中国鞠躬尽瘁,于1976年1月8日病逝.周恩来一生身居高位,没有留下物质财富,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 周恩来的道德修养之道
-
作者:宁战宏
年份期号:
2015-第11期
刊名:党史文苑(纪实版)
关键词:世界观改造 向群众学习 思想改造 缺点和错误 领导干部 子里 知行统一 蠡园 道德修养 人格力量
- 描述:1943年3月18日晚,周恩来在办公室写下了著名的 《我的修养要则》,对自己提出了严格要求:加紧学习,努力工作,坚持原则,向群众学习.周恩来反复强调世界观改造的艰巨性和反复性. 他不仅把道德修养看成是每个党员的必修课, 而且把道德修养看成是党员终生的必修课. "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是他的名言, 也是他一生自觉地进行道德修养的真实写照. 他常说:"思想改造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不落伍,跟得上时代,时时前进. 事物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 因此我们的思想改造也就没有止境. "他强调:"要做到人老精神不老. 人生
- 周恩来的语言魅力
-
作者:孟友亮
年份期号:
2017-第4期
刊名:共产党员(辽宁)
- 描述:周恩来的语言魅力
- 周恩来的语言魅力
-
作者:孟友亮
年份期号:
2017-第2期
刊名:共产党员(下)
- 描述:凡是和周恩来打过交道的人,無不为他的博学多智、能言善辩所折服。尤其是在长期的对外交往中,他以超人的智慧和灵活的手段,以精辟、诙谐而又富有战斗力的语言,在谈笑间使问题得以解决,令人佩服。 点化成语,简洁点评 有一次,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到南京与国民党代表进行谈判,在我方义正词严面前,对方不但不接受,反而恼羞成怒地叫嚷同共产党谈判简直是“对牛弹琴”!周恩来听后,只是轻蔑地一笑,慢条斯理地巧妙回敬了对方:“对!牛弹琴!”周恩来妙用标点符号断句重组,针锋相对地将对方的叫嚣比作“牛弹琴”,既摆脱了自我困境,又迫使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