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恩来为特赦战犯当红娘
-
作者:
尤鲍 来源:文史博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冯莉 忻口战役 全国政协 文史资料 末代皇帝溥仪 杜聿明 昆仑关战役 郑庭 村正 政协委员
-
描述:郑庭笈(1905-1996),国民党陆军中将,黄埔军校第五期步科毕业。抗战爆发后,参加了忻口战役;1939年在昆仑关战役中,率部击毙日军"钢军"将领中村正雄;1948年在辽沈战役中于辽宁黑山被解放军俘虏。1959年12月4日获特赦,后任全国政协文史
-
何香凝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作者:
张韵 来源:广东档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何香凝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著名的国民党左派,妇女运动的领袖。在何香凝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教育自始至终是她矢志不渝的重要工作之一。她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前身仲恺农工学校的创办人,并亲任校长15年。为仲恺农工学校筹措建校经费、制定办学方针、明确办学思想。在学
-
何香凝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作者:
张韵 来源:兰台世界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专业设置 农业 何香凝 办学方针 工程学院 校舍建设 师资建设 办学思想
-
描述:何香凝(1878一1972),原名谏,又名瑞谏,号双清楼主,民革主要创始人之一。她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前身仲恺农工学校的创办人,并亲任校长15年,为仲恺农工学校筹措创校经费、制定办学方针、明确办学思想,在学校校舍建设、专业设置和师资建设等方面都亲力亲为、呕心沥血。
-
何香凝的办学理念及其传承
-
作者:
曾学龙 来源: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办学理念 办学模式 何香凝
-
描述:何香凝在创办仲恺农工学校的实践中,形成了扶助农工、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和注重实践、实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相统一的办学模式。今天,农业工程院校应该继续确立崇尚学术、注重创新的理念,秉承何香凝扶助农工、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弘扬三统一的办学传统,培养勤慎耐劳有真实学识之实业人才。
-
传承香凝德艺 彰显学校特色:广州市何香凝纪念学校简介
-
作者:暂无 来源:小学德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学校建设 艺术教育 学校简介 纪念 指导工作 何香凝 学校特色 彰显 广州市 发展
-
描述:广州市何香凝纪念学校创办于1931年,1992年正式定名为何香凝纪念学校,现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多年来,学校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名流的特别关爱:名誉校长马万祺先生曾亲自来校视察,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多次筹集基金,给予学校极大的支持;知名书画家关山月、胡一川等曾多次为学校写书作画,鼓励学校
-
蔡元培为何支持蒋介石“清党”
-
作者:
杨春彦 来源:文史天地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育家 校长 风气 蒋介石 蔡元培 北大
-
描述:蔡元培与北大是紧密联系、难以分割的。提起北大,蔡元培是其校史上的一座高峰,此后近百年历任校长无一人能超越他的声望。在蔡元培掌校后,北大才转变为今天人们心目中开风气之先、自由包容的"北大"——可以说,没有蔡元培就没有"北大"。而提到蔡元培,他最为人熟知的身份还是北大校长、教育家。"思想自由、
-
政治与学术的张力:蔡元培“去行政化”教育管理思想论略
-
作者:
刘建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去行政化 官僚 蔡元培 教育管理
-
描述:所为有所不为:要构建专业型学校管理文化,实行校长管理专业化;建立服务与监督的府校关系,而不能以反官僚的名义片面追求教育自由与教育独立。
-
蔡元培:为陈独秀“伪造”学历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上海 光绪末年 蔡元培 北大 学历 伪造 组织 陈独秀
-
描述:蔡元培正式就任北大校长后,意欲聘请陈独秀来校担任北大文科学长。蔡元培与陈独秀算是老相识了——陈回忆说:“我初次和蔡元培共事,是在清朝光绪末年,那时杨笃生、何海樵、章行严等,在上海发起一个学习炸药以图暗杀的组织,我由安徽一到上海便加入了这个组织。
-
陶行知校长学的七个命题
-
作者:
张新平 来源:师资建设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命题 办学 管理能力 校长工作 中国特色 思想境界 陶行知
-
描述:陶行知不仅有丰富的办学管校经验,而且针对校长工作发表了很多真知灼见,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校长学思想和体系.今天,我们重温和探讨陶行知的校长学,不仅有助于重思校长工作的本质,因而具有重要
-
运用陶行知德育思想提升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实效
-
作者:
陈治芳 来源: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德育思想 高职院校 实效性 陶行知
-
描述:为主线,打造“大思政”平台,使课堂、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形成合力,积极发挥高职院校学工结合和校企合作的特色,使德育真正融入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