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吴佳伟又获殊荣:荣膺2011上海国际郎静山摄影艺术金像奖
-
作者:暂无 来源:新安全 东方消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际 上海 消防演练 摄影艺术 摄影记者 中国 作品 学会会员 摄影学 获奖
-
描述:11月18日,由中国华侨摄影学会、美国洛城摄影学会、台湾摄影学会等联合主办的纪念郎静山摄影大师诞辰一百二十周年,2011上海国际"郎静山摄影艺术奖"摄影大赛揭晓。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
-
早期顾绣的佳作:上海博物馆馆藏顾绣名品介绍
-
作者:
包燕丽 来源:中文自修(中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佳作 清代前期 介绍 明代 上海博物馆 早期 作品 名品 代表作 络纬
-
描述:上海博物馆收藏了明代晚期至清代前期顾绣作品几十件,其中不乏名品佳作,这里介绍几件早期顾绣的代表作,以飨读者。明顾绣韩希孟绣花卉虫鱼册纵30.3厘米横23.9厘米4开此册四开依次为:《湖石花蝶》
-
《永远的黄自》CD出版
-
作者:
蒋力 来源:人民音乐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诞辰 出版 黄自 上海音乐学院 百年纪念活动 音像制品 作品 仪式 音乐家
-
描述:值黄自诞辰百年之际,为纪念这位20世纪中国杰出的音乐家而制作的作品特辑《永远的黄自》由天艺音像制品有限公司推出。日前,在上海音乐学院等单位主办的黄自诞辰百年纪念活动中举行了该特辑的首发仪式。
-
艺文琐忆:柯灵的顶真
-
作者:
赵兰英 来源:瞭望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作家 西山 闻一多 长篇 柯灵 作品 大自然 信步 书籍 郁达夫
-
描述:筹措长久的一部长篇作品到了构思和立下提纲的时候了,老作家柯灵毅然携带两箱书籍资料,只身来到洞庭西山。租了一间小屋,他静静地住了下来,每天只是在山峦隐入暮霭时,才走出小屋,信步于乡间的小路,感受大自然的风光。一个白天,他都在小屋
-
赵朴初、启功书法鉴赏
-
作者:
吴涯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赵朴初 书法家 中国书法 启功 帖学 当代 作品 公众认可度 书坛 韩愈
-
描述:在当代书坛,有两位已故书法家,无论是其公众认可度、社会威望,还是作品市场价格,都是难分伯仲、并驾齐驱的.他二人的书法题字在社会上也是随处可见,道德文章亦常为世人所乐道,并且两人还保持着不错的私交.这两位书家就是赵朴初先生和启功先生.
-
人民广场拼贴
-
作者:
海上鹭鸶 来源:上海采风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市场 上海 画展 中青年 人民广场 展览馆 作品 美术馆 花鸟 南京
-
描述:太喜欢上海了,真不愿意走。对人民广场,最深印象就是花鸟市场对面的展览馆了,那里举办过好多次海平线画展,集中了沪上中青年优秀画家的作品,在当时也算是前卫的,后来,大家都转到了南京西路上的新美术馆了。我倒是一直怀念以
-
“洪耀·弹线·原创”2009·上海美术馆个展座谈会纪要
-
作者:
林吉 来源:画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原创 艺术家 现代艺术 抽象艺术 老师 弹线 艺术创作 作品 美术馆 观念艺术
-
描述:林如玉:在这里感谢各位前辈们、老师们跟我们一起讨论,对我们这些后辈们来说是非常荣幸的经验,谢谢大家。对于洪耀老师的作品,我们从去年开始接触,在许多的文章当中我们认同《零的突破》文章中写到的关于弹性的压迫力还有解放力的讨论。这个部分加强了现在抽象艺术当中,尤其是我们经
-
上海美术馆举办首次佛教油画个人展
-
作者:
罗颢 来源:法音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佛教协会 艺术系 美术编辑 上海交通大学 佛教艺术 家庭影响 作品 美术馆 中国城市 油画
-
描述:由上海交通大学校友画会主办的陈三敢先生佛画作品展,于2月24日至2月27日在上海美术馆4楼展出.陈三敢先生是陈海量老居士的侄孙,今年30岁,受学于上海交通大学艺术系,现在《中国城市导报》任美术编辑.受佛化家庭影响,近年来开始绘制佛画.这次展出的30余幅以佛教为题材的
-
郎静山在哪里?
-
作者:
汪伟 来源:中国美术馆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世界性 国际影响力 路透社 互联网 中国 摄影观念 作品 摄影家 美术馆 照片
-
描述:朱屺瞻美术馆展出郎静山的作品数十幅,观者寥寥。若是10年前,大概不会是这种景象。其时报刊争传,郎静山是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摄影家。高寿而一直默默无名的郎静山,很安慰了中国摄影界面对国外同行时失落的心情。当然,事实并非如此。
-
无欲则刚(记柯灵)
-
作者:
李子云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十七年 张爱玲 作家 文化大革命 傅雷 柯灵 知识分子 作品 中国共产党 无欲
-
描述:在我熟悉的老一代作家中,我觉得最让人羡慕的,要数柯灵同志了。从我认识他以后,三十多年以来,他的生活永远显得那样从容不迫、有条不紊。这种从容又绝非闲散。透过那宁静悠徐的表面现象,你可以感到一种永无停顿的分秒必争的紧张气氛。多年以来,他的作品源源不断陆续问世,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