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读上海南京路
-
作者:
冯雁军 来源:中国房地信息杂志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地围墙 灯光管制 步行街 南京路 井盖 端连接 思考与启迪 社会关爱 大上海 现代雕塑
-
描述:重读上海南京路,是在秋风送爽的金色十月。 这是雨后初晴的时候,晶莹剔透、雅致温罄的百年老街,沐浴在晨光微风里,出凡而脱俗。人们无不被一幅幅美仑美奂的街景所痴迷,所陶醉。 南京路步行街东起河南中路,西止西藏中路,全长1033
-
节日里的人民广场
-
作者:
杨贺爽 来源:作文世界(小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场 放风筝 节日 元宵节 人民
-
描述:今天我和奶奶去人民广场玩。广场上人很多,有的在玩气球,有的在放风筝,有的在散步。大家脸上笑嘻嘻的都很开心。虽然元宵节还没到,但广场上已经放了彩灯。广场的中间是高高的龙灯,龙灯的下面是五颜六色的花灯,广场的周围还有小天使灯、水牛灯、星星灯。这些灯把广场打扮得很漂亮。
-
“周公馆”与周恩来铜像
-
作者:
宋伟 来源:城建档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铜像 代表团 上海市 卢湾区 建筑面积 周恩来 中国共产党 占地面积
-
描述: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位于上海市卢湾区思南路73号(原思南路107号),占地面积863平方米,建筑面积608平方米。这是一幢上世纪二十年代建造的一底三层、砖木结构的西式花园楼房。建筑外墙以水泥拉毛装饰,红瓦屋顶,红色百叶窗,简洁而大气。
-
周恩来“南开”轶事
-
作者:
姚远 来源:党史文苑(纪实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联络感情 一元钱 南开中学 学生团体 半年刊 南开学校 敬业乐群会 觉悟社 张伯苓 全体会员
-
描述:1913年8月16日,青年周恩来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南开学校。自此,他与"南开"就结下了浓浓的情缘。那么,他与这个不寻常的学校有着怎样发人深思的有趣故事呢?把联谊会办得有声有色1914年3月,在南开
-
“世纪遗痕”应天齐艺术展在上海美术馆展出
-
作者:暂无 来源:华人世界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展 艺术家 展览 西递村 上海美术馆 作品 深圳
-
描述:2011年12月15日下午3点,“世纪遗痕”应天齐艺术展于上海美术馆举行开幕。此次展览是艺术家应天齐在国内,继北京、深圳之后的第三站。由范迪安任学术主持、王林策展的此次展览,完整展出应天齐告别安徽进入深圳以来的全新系列《世纪遗痕》近百幅作品,以及“砸碎黑色”、“西递村”等系列作品。
-
鲁迅传统在今天的回响
-
作者:
金理 来源:大家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卡夫卡 文学传统 鲁迅 现代汉语文学 中国人 20世纪中国文学 当代作家 村上春树
-
描述:在当下中国人关于文学传统的意识与视野中,20世纪中国文学传统所处的位置最为尴尬和模糊。对于中国当代作家而言,提起卡夫卡、福克纳、昆德拉、卡佛、村上春树……往往眉飞色舞信手拈来;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汉语文学)传统则沦为最不愿意认领的“穷亲戚”,尽管这是我们最切身的传统,甚至如同空气一般须臾不可离。
-
论鲁迅小说中的“病人”与“文学治疗”
-
作者:
刘元娥 来源:西江文艺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鲁迅在小说《呐喊》《彷徨》中塑造了许多形形色色的“病人”,他以笔为手术刀,以文代盾,在小说创作中对其苦闷期心理上,精神上进行“文学治疗”。通过对鲁迅小说中的“病人”与“文学治疗”现象进行分析,他不仅
-
杨二嫂:童年故乡的靓丽风景——鲁迅《故乡》杨二嫂形象的教学解读
-
作者:
陈景 来源: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杨二嫂 被侮辱被摧残 靓丽的风景 二十年前 与时俱进
-
描述:传统观点认为二十年前的杨二嫂是一个用美色招徕生意、“被侮辱摧残”的旧中国妇女形象。其实,这都是因她的美丽而招致的。从文本的语言、创作的手法、作者的思想、人的成长等角度来探究,年轻的杨二嫂反倒为童年的故乡增色。当下,再提这个“被侮辱被摧残”的说法确是一个不合时宜的腔调。
-
神坛上的鲁迅
-
作者:
谢钊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族魂 鲁迅 活着 文学家
-
描述:一九三六年,一面以“民族魂”命名的旗帜覆盖到鲁迅的遗体上。至此,作为文学家的鲁迅走完了他五十五年的短暂人生。然而鲁迅并没有死,此后的八十年,他一直有声有色地活着,受到世人莫大的膜拜,并一步步走向
-
对黎锦晖成人歌舞音乐的历史评价与思考
-
作者:
金简 来源:人间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特别快车》 黎锦晖 思考 成人歌舞音乐 分类
-
描述:在近一个世纪以来,黎锦晖在我国音乐界一直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其成人歌舞音乐长期被人们认为是“黄色歌曲”、“靡靡之音”。本文以事实为依据,对黎锦晖的成人歌舞音乐进行了历史的考证与思考,认为其承认歌舞音乐既有格调低下的作品,更有反封建内容的,具有讽刺意味的及进步意义的作品。
上页
1
2
3
...
5
6
7
...
10
11
1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