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诗意栖居的“新天地”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咖啡剧《你听,同学会》演出现场创意评弹《高博文说繁花》演出现场本报实习记者张婧来自9个国家的16部艺术作品、10天173场文艺演出……这个刚刚于6月3日落幕,由“爱丁堡前沿剧展”策展团队策划,上海市黄浦区委宣传部、上海新天地等联合主办的2017上海“表演艺术新天地”艺术节为夏日的上海增添了一股别样雅
-
文化扶贫扶出一片新天地
-
作者:暂无 来源:恩施日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蔡燕3月25日,恩施市沐抚办事处举行“秦巴豫”书法家交流、创作、义卖活动,来自西安、洛阳、恩施的书法家书写20余幅精美的书法作品,现场筹得善款6500元。该笔善款将用于捐助沐抚品学兼优的贫困留守儿童。恩施市沐抚办事处通过文化交流会聚民营企业家、书法家、爱心人士,让他们踊跃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用“文化+
-
水城农民画 画出新天地
-
作者:暂无 来源:乌蒙新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徐源的父亲徐承贵坚持每日作画极具特色的手机壳徐源正在介绍作品核心提示水城农民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在传统民间艺术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新型造型艺术,源于水城各少数民族的挑花、刺绣、蜡染等民间艺术,由当地的百姓创作,将生产生活、民风民俗等场景以画面的形式展现,属现代绘画的新画种。2011年,醉心研究农
-
多样化表演艺术亮相新天地
-
作者:
青年报 郦亮 来源:青年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来自10个国家的艺术作品将在未来10天内陆续上演。青年报记者吴恺摄本报讯作为中国首个在商业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举办的专业艺术节,“表演艺术新天地”昨天在上海新天地揭幕。此次艺术节以“人,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为主题,强调表演艺术形态的多样化呈现。包括戏曲、戏剧、音乐、绘画、装置、多媒体舞蹈剧场、阿卡贝拉
-
三八节去太阳新天地做“绽放的女王”
-
作者:
伊晓霞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南都讯记者伊晓霞为庆祝三八妇女节的到来,太阳新天地将推出主题为“绽放的女王”系列体验活动。在3月8日-12日期间,太阳新天地携手自选集以“猫”为主元素,打造一场别开生面的“猫咪随想集”异想活动。来到现场,你将可以看到由陈天画家主笔的彩墨画“蓝色的眼”猫咪作品展,独一无二猫周边文创品展销展,还可以学习
-
“设计上海”让新天地变身艺术展厅
-
作者:暂无 来源:黄浦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作为“设计上海”走出展馆的一部分,从3月6日到3月19日,“设计上海・新天地设计节”邀请了国内外设计师在新天地各个区域策划一系列互动装置,通过不同主题的展区和展品,为公众带来独特和交融的设计文化体验。在三贤喷泉前,围放着许多小鸟圆凳,作品轻盈灵动,在户外还能变换各种颜色。“设计上海”将在全城展开展览
-
海尔 成就创客新天地(唱响中国品牌)
-
作者:
潘俊强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据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记者白瀛)第二届“表演艺术新天地”艺术节将于5月25日至6月3日在上海举办。来自9个国家的16部艺术作品、173场文艺演出,涵盖戏剧、音乐、绘画、装置、舞蹈、诗会、马戏等艺术门类,展现“人,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的主题。策展人水晶11日在京介绍,本次艺术节期间,新编评弹《高博
-
“表演艺术新天地”亮相
-
作者:暂无 来源:解放日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记者唐烨)“表演艺术新天地”昨天在上海最美的城市客厅——上海新天地与游客见面。未来两周,来自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捷克、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6部剧目,将在新天地的帐篷剧场、咖啡馆、酒吧、餐厅、博物馆、广场等空间轮番上演。这些作品绝非等闲之辈,八成为国内首演。来自澳大利亚神秘引力剧团的新马戏《
-
“绣”出脱贫新天地
-
作者:
秦勤 来源:张家界日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学员正在学习刺绣村民和她的作品张绣云手把手教授刺绣对绣云公司的做法,村民们拍手欢迎文/图本报记者秦勤12月6日,空气虽干冷但天气晴朗。永定区沅古坪镇烽火村的村部院子里非常热闹。村里的妇女们三个一堆,两个一组,认真研究着手里的针线活。“妹儿,帮我看下这一针应该怎么绣。”“大姐,你钩的小鞋子好漂亮啊。”
-
迎来表演艺术的新天地
-
作者:暂无 来源:黄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第一次,中国表演艺术节展全方位实现了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理论主张――打破第四堵墙。6月6日至19日,“表演艺术新天地”彻底刷新了中国观众的剧场习惯,16部作品、170多场演出,在新天地的帐篷剧场、咖啡馆、酒吧、餐厅、博物馆、广场等空间次第绽放――这样的展演空间,前所未见。从创意物件剧到浸没式戏剧,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