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陈映真早期小说对鲁迅的国民性思考的接受与衍义
作者: 黄文倩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狂人日记》  鲁迅作品  文学作品  陈映真  早期小说  国民性批判  将军族  《呐喊》  赵树理  创作观 
描述:》的影响,然而,这种“影响”的效果及意义其实不容易评估,因为,就陈映真实际的文学作品来看,他比较明显受到鲁迅影响的是他较早期的小说(1959-1964),而这些早期小说的创作历史条件,由于刚好落在国民党统治下的白色恐怖/戒严令的期
论鲁迅的国民批判性以及其现代性意义
作者: 孔欣  来源:明日风尚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鲁迅  批判性  现代性  国民 
描述:的中国人,现在,国民批判性并没有跟着社会的改变而下降,反而为这个信息多元的社会带来更多的启示。到今天,仍然没有一个作家可以同鲁迅比肩,可以在对国民性的探讨上达到他所呈现的高度,因此对他的作品进行分析能对现代国民的精神缺失产生启迪和警示作用。
鲁迅文学遗产的“精神诗性”与当代中国文学的精神欠缺
作者: 张梦阳  来源: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精神欠缺  “精神诗性”  当代中国文学  鲁迅 
描述:鲁迅文学遗产的精髓是“精神诗性”。精神是一种升华到宗教层面的境界。精神性的作品,往往充满了希望与绝望的悖论,是世俗逻辑的反向同构:以黑暗为光明,以坚忍为逃亡,以苦难为欢欣,以绝望为希望。文学是通过
论鲁迅小说对人物灵魂的深刻穿透力
作者: 王一鹤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鲁迅小说  人物灵魂  刻画 
描述:鲁迅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大家,他通过文字作品为中华民族奔走呼号,辛辣讽刺现实、抨击时弊,可歌可泣。鲁迅创作的众多小说和戏剧都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力,他的“画灵魂”理论也是其艺术创作一直遵循的一个指南
子君的前世今生——鲁迅《伤逝》与亦舒《我的前半生》的比较
作者: 余醴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命运  视角  女性 
描述:在讨论中国女性的命运和情感的命题中,鲁迅和半个多世纪以后的亦舒都用作品做出了回答。尽管两个子君的时空相隔多年,但遭遇又是何其相似,亦舒更是把鲁迅关于妇女解放的理论形象地运用于实践,让失婚后的子君
梁实秋与鲁迅
作者: 楚欣  来源:炎黄纵横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新文学运动  契珂  冬夜  革命时代  梁实秋  人物形象  近现代文学  病后杂谈  文学评论家 
描述: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并没有读过多少梁实秋的作品,却相信他是"反动文人",因为鲁迅对他有过激烈的批判,称之为"丧家的""资本家的
鲁迅与《惜别》
作者: 党哲林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对比  竹内好  鲁迅  《惜别》  太宰治 
描述:《惜别》的价值,主要是立足于中日现代关系史和日本人的鲁迅观,这部作品在中日战争的特殊背景上将鲁迅和太宰治本人的复杂性展示出来,包含着文化观念与国家意识形态的多重纠葛,与鲁迅的名篇《藤野先生》构成
从鲁迅手稿看鲁迅
作者: 孙郁  来源:文史精华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恋  鲁迅  手稿  小说集  外文版 
描述:鲁迅绝无文人的自恋鲁迅身边的朋友,都发现他是一个不自恋的人.凡关于自己的优长,不太爱表白.比如几次应邀给自己的外文版小说集写自传,一般不超过1500字,开笔不久便急急收尾.他常常怀疑自己的价值,作品
翻译的文化转向辩析——以鲁迅的翻译文化观为例
作者: 芦亚林  来源:长江丛刊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翻译研究  文化转向  鲁迅  文化翻译观 
描述:时代之后,但翻译中的文化观早在学者翻译介绍外文作品中形成了。研究鲁迅的翻译文化观和翻译的“文化转向”可以解释我国一些翻译家在翻译过程中形成的翻译文化观念。
鲁迅早期翻译活动与其新体白话文经验的生成——以《月界旅行》为中心
作者: 宋声泉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体白话  《月界旅行》  鲁迅  早期翻译 
描述:《月界旅行》是鲁迅早期译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文本,具有某种类似“原点”的意义。它是鲁迅在《狂人日记》之前仅有的一部偏于完整的白话作品,甚至其中还存在许多带有陌生化效果的新体白话。这与他的翻译方式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