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的思乡情结
-
作者:暂无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王锡荣鲁迅曾说,他离开故乡是“走异路,逃异地”,是怀着“逃”一样的心情离开的,因为他对那里的人们“连心肝也有些了然”了,意思是深恶痛绝,不想再见到了。但在他的作品里,又分明写着“思乡的蛊惑”,小说《故乡》中分明透露出深深的乡情。说“思乡”的时候,是在小说、散文诗里,或许有创作的成分;说“逃”的时候,
-
鲁迅的教师生涯
-
作者:暂无 来源:柯桥日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张迪鲁迅一生从事的职业主要是三种:公务员、教师和作家。公务员身在官场,讲的是职务级别,而不是职称。鲁迅在教育部当了14年的科长、佥事,没有职称可言。作家靠作品说话,鲁迅一生为人们留下了七百多万字的著
-
“老朋友”眼中的鲁迅
-
作者:暂无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在“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名单中,内山完造算是很重要的一位。内山完造出生于日本冈山县。1917年在上海开设内山书店。十年后结识鲁迅,向鲁迅销售了近千册日文书籍,代理发行鲁迅著作,为鲁迅提供秘密庇护。鲁迅去世后,内山成为鲁迅治丧委员会的主要成员,并对鲁迅家属多方照顾。其后他毕生宣传鲁迅文学作品,从事中日友
-
鲁迅画事
-
作者:暂无 来源:东营日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雷克昌鲁迅终生偏爱版画,尤其是木刻。在他从事文学工作的同时,花了不少时间研究明清版画,重印古代优秀木刻《十竹斋笺谱》,还以朝花社和三闲书屋的名义引进、出版了大量外国木刻作品,对当年新兴的版画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27年3月,鲁迅的第一本杂文集《坟》由北京未名社出版,他亲自设计了一幅封面画,在“
-
鲁迅与版画(上)
-
作者:
曹鹏 来源:江阴日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雷克昌鲁迅终生偏爱版画,尤其是木刻。在他从事文学工作的同时,花了不少时间研究明清版画,重印古代优秀木刻《十竹斋笺谱》,还以朝花社和三闲书屋的名义引进、出版了大量外国木刻作品,对当年新兴的版画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27年3月,鲁迅的第一本杂文集《坟》由北京未名社出版,他亲自设计了一幅封面画,在“
-
鲁迅与北京风土
-
作者:暂无 来源:珠海特区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我爱读鲁迅作品,藏有1976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版《鲁迅日记》。《鲁迅日记》是了解鲁迅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弥足可贵,但过于惜墨。民俗学家邓云乡的《鲁迅与北京风土》,文字简洁雅隽,以鲁迅15年居京生活的现场和细节,展现那个历史时期京味浓郁的凡俗物事。鲁迅1912年到北京,1926年离京,居京15年,《鲁
-
读《鲁迅日记》
-
作者:
关海山 来源:开封日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我挺喜欢读一些名人大家公开发表的日记,像周作人、胡适、郁达夫、鲁迅、尼克松等的日记,都让我爱不释手。严格来说,日记并算不得真正的文学作品,主人写作时也许根本没有想到日后要拿来发表,故真实、坦率、极其自然,比起别类文章,更能反映作者的性格与爱憎。《鲁迅日记》尤其与别人的不同。在先生的日记中,几乎找不到
-
鲁迅文章里的足迹
-
作者:暂无 来源:绍兴日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我挺喜欢读一些名人大家公开发表的日记,像周作人、胡适、郁达夫、鲁迅、尼克松等的日记,都让我爱不释手。严格来说,日记并算不得真正的文学作品,主人写作时也许根本没有想到日后要拿来发表,故真实、坦率、极其自然,比起别类文章,更能反映作者的性格与爱憎。《鲁迅日记》尤其与别人的不同。在先生的日记中,几乎找不到
-
生活中的鲁迅
-
作者:暂无 来源:海南农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生活中的鲁迅董宁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给人的印象近乎冷峻,一副凛然的面孔像一张不会动的铁板,目光也总像一把利剑,在那样的乱世中穿行。在这样的模式下读鲁迅的作品,越读越觉得鲁迅是一个硬骨头,张口说出的话,总带着一股寒气。其实,生活中真实的鲁迅并不完全是这样。从下面一个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出,鲁迅是那么有
-
鲁迅诗作中的傲骨
-
作者:暂无 来源:春城晚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顾国诚鲁迅与我们这辈人缘分不浅。从上初中开始,语文书中就不断收有此公的大作。从小说、散文到杂文,每篇都被奉为圭臬,许多段落甚至要求背诵。年轻时有叛逆心理,读多了不免产生审美疲劳,再加之老先生的杂文艰深难懂,于是一提鲁迅,便兴味索然,阅读欲望远逊于读其他名家作品。奇怪的是,当年的语文教科书中,鲜见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