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与泰戈尔品质相合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顾国诚鲁迅与我们这辈人缘分不浅。从上初中开始,语文书中就不断收有此公的大作。从小说、散文到杂文,每篇都被奉为圭臬,许多段落甚至要求背诵。年轻时有叛逆心理,读多了不免产生审美疲劳,再加之老先生的杂文艰深难懂,于是一提鲁迅,便兴味索然,阅读欲望远逊于读其他名家作品。奇怪的是,当年的语文教科书中,鲜见鲁迅
-
鲁迅谐趣轶事
-
作者:
董宁 来源:德周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鲁迅给大多数人的印象近乎冷峻,一副凛严的面孔,目光像一把利剑,在那样的乱世中穿行。在这样的模式下读鲁迅的作品,越读越觉得鲁迅是一个硬骨头,一张口说出的话,总带着一股寒气。其实,生活中真实的鲁迅并不完全是这样。从下面一个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又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的逗,那么的富有生活情趣。在江南水
-
游访鲁迅故里
-
作者:暂无 来源:保定晚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寻古探幽对绍兴这座江南历史文化名城、鲁迅先生的故乡,我早已魂牵梦绕。鲁迅作品《故乡》、《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的美景,在我脑海中无数次浮现出来:小桥流水、河边的老屋、乌篷船……我终于
-
鲁迅可以怎样读?
-
作者:暂无 来源:汕头大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对谈人物简介彭小燕,湖南零陵人,博士、中文系教授。200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师从王富仁教授。同年6月始,供职于汕头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主要研究方向为鲁迅研究、周氏兄弟研究、日本的鲁迅研究等。记者(以下简称“记”):彭老师,您好!请问您最初接触鲁迅及其作品是什么时候?他给您的最初
-
鲁迅译文中的列宁
-
作者:
陈漱渝 来源:今晚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鲁研识小录之二鲁迅作品中多次提到列宁。有意思的是,他的译文中也出现过列宁形象,见于小说《工人》,收入其编译的《一天的工作》,1933年3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初版,作者为玛拉式庚,又译为马拉什金
-
鲁迅伴我40年
-
作者:
孟祥海 来源:京九晚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时,鲁迅的作品还很多,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段最脍炙人口的景物描写,至今还能背出
-
鲁迅终身爱喝茶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时,鲁迅的作品还很多,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段最脍炙人口的景物描写,至今还能背出
-
鲁迅的知音——吴永良
-
作者:
蔡树农 来源:美术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鲁迅是不能忘记的,鲁迅也不可能被忘记。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集于一身的鲁迅同时也是一个书法家、美术作品收藏家。《跟鲁迅评图品画(外国卷)》一书后记:“鲁迅先生从青年时代起,就致力于引进世界先进文化
-
上海时期的鲁迅与电影
-
作者:
藤井省三 来源:上海文汇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藤井省三(日)赵建中(编译)鲁迅自1927年10月从广州来到上海,一直到1936年10月19日逝世,在上海整整生活了九年。在上海期间,他陆续出版了9本杂文集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先后编辑了多种文学刊物,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这时期的鲁迅生活相对比较安定,于是,他在读书、著述、会友之外,还看了不
-
《鲁迅遗风录》
-
作者:暂无 来源:北京晚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鲁迅遗风录》孙郁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今年是鲁迅逝世80周年,了解、讨论现代中国,鲁迅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不单是文学一个方面。鲁迅是什么,不同时期的描述不同,在各自的表述间,有时仿佛在讲不同的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原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最新作品《鲁迅遗风录》试图在源头上寻找那个被误读的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