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产党人的家风:周恩来定下“十条家规”
-
作者:暂无 来源:四平日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不少故乡亲友给身为总理的周恩来写信,要求进京做事,在新政府里谋得一官半职。周恩来十分反感这种任人唯亲的腐朽作风,认为新社会不能搞旧社会的裙带关系。为此,他专门召集身边亲友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并定下了著名的“十条家规”: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二
-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一心为民无私奉献
-
作者:
何芳 来源:铜仁日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最初我所知道的周总理是小学课本里的形象,在那个懵懂的年纪,我知道了我们国家有一位伟大的总理,他为国家尽心尽力,终日辛勤工作,为我国建国初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亲民,一切为百姓着想,深受人民的爱戴。他是值得尊敬的,所以在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是带着崇敬的心情观看的。电影讲述的是1961
-
李烈钧审理张学良案
-
作者:暂无 来源:福建老年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1936年年末,一向无职无权、闲居养病的辛亥革命元老李烈钧突然奉命出任审判长,主持对西安事变主谋张学良的审判,演了一出代蒋介石受过的闹剧。其实李烈钧对于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回京“请罪”的坦荡磊落之举,由衷钦佩,是主张释而赦之,宣判无罪的。但是经过多年的教训,他已深知蒋介石的为人。
-
李烈钧与蒋介石
-
作者:暂无 来源:团结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卢沟桥事变 抗日同盟军 军事委员会 总参谋长 第二次北伐 第二次国共合作 蒋介石 冯玉祥 孙中山 李烈钧
-
描述:1946年2月20日,李烈钧病逝重庆,国民政府显要纷至吊唁,在诸多挽联中,也包括蒋介石所送的一副挽联。挽联是:“勋在共和辉国史,这回厄难慰英灵”。蒋介石与李烈钧的关系极其微妙,蒋亲李是借其为民国元老这块踏脚石向上爬;嫌李是因“硬头蛮子”不受笼套而拒与合作。李烈钧对蒋介石有时遵从其领导,有时背其道而行
-
何香凝画作首度赴台
-
作者:暂无 来源:厦门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何香凝艺术精品展”昨天在台北中山纪念馆中山画廊开幕,共展出38件代表作和10幅照片,其中包括画家最擅长的狮子,栩栩如生、意态生动;所绘梅花,赋色典雅,布局奇绝;何香凝与台湾著名书法家、教育家于右任合作的两幅珍藏作品《岁寒三友图》。何香凝(1878-1972),原籍广东省南海县棉村,是孙中山先生的亲
-
——何香凝其人其画评介冰霜雪压心犹壮 战胜寒冬骨更坚
-
作者:暂无 来源:华侨大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何培基何香凝,一个充满传奇的伟大女性。她是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廖仲恺先生的夫人,还是华侨大学的创始人、首任校长廖承志的老慈亲。何香凝既是一位革命家、政治活动家,又是一名艺术家。作为前者,她积极参与和推动中国民主革命;作为一名艺术家,她以画明志,其绘画活动与其革命活动萦系于一生。
-
邓颖超给周恩来的信
-
作者:
邓颖超 来源:党史文汇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柳绿 压心 如芒刺背 给你 如石 群众大会
-
描述:参加工作,已开过三次群众大会,今天还要去。我很感兴趣,受益极大!过去对于农民的面貌、品质、痛苦,可说是一种抽象的了解,这回是自己亲看了他们的面貌,亲身领略了他们的优良品质:纯朴、切实、认真、明确、公平、辨是非……而过去只知他们的弱点:散
-
抗美援朝期间的周恩来
-
作者:
吴跃农 来源:文史精华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抗美援朝战争 东北边防军 统一指挥 中国人民志愿军 朝鲜战争 中央军委 周恩来 直接领导
-
描述:体部署志愿军部队进入朝鲜,事无巨细,悉心关照,并按照斯大林的意见,“统一指挥”中朝部队,保证了抗美援朝决策的贯彻实施.周恩来的参与决策和亲力亲为,是举世瞩目的抗美援朝战争能够获胜的重要因素.
-
何香凝美术馆开馆启用——江泽民总书记题写馆名钱其琛副总理剪彩
-
作者:暂无 来源:美术杂志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共中央 书画精品 何香凝美术馆 江泽 总书记 政治局委员 副总理 文化风貌 钱其琛 深圳华侨城
-
描述:4月18日,经中央批准兴建、江泽民总书记亲题馆名的何香凝美术馆开馆启用。这座国家级美术馆的启用使深圳展现出更具整体性的文化风貌,开馆期间展出何香凝老人书画精品为鹏城文化天地又添一抹
-
[0图]周恩来卫士回忆录
-
作者:
高振普 来源: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1976 1898 生平事迹 周恩来
-
描述:总理,这个新中国成立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政务院后当之无愧由周恩来担任,在历史和今天一直是个高尚的代名词,总理二字充满着人民对周恩来的爱,对周恩来的敬,对周恩来的怀念,怀念他的品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