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广场诞生背后
-
作者:
红鹰 来源:当代兵团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广场 影视文化 产业航母 产业项目 兵团精神 城市文化 就业岗位 石河子市 文化建设 文化产业
-
描述:2013年4月24日,总投资15亿元的“石河子影视文化产业航母”——中影文化广场10万平方米的城市文化综合体项目开工建设。 这是兵团的第一个文化产业园区,目前已吸引十几家文化企业签约入驻,该项目预计
-
何香凝安葬紫金山麓
-
作者:
张可 来源:扬子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1972年9月6日,在邓颖超、廖承志等人的护送下,何香凝的灵柩抵达南京,与其夫、国民党元老廖仲恺合葬。许世友等300多人参加安葬仪式。下葬时,人们从廖仲恺墓室北端拆开一根水泥圆柱,将何香凝的灵柩放入,与廖仲恺的灵柩并置在一起,然后将水泥圆柱修复。同时廖仲恺墓前的原墓碑的碑文,也由其子廖承志改写成“廖
-
[0图]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
-
作者:
康之国 来源: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1976 198 1898 x少年读物 生平事迹 周恩来 青年读物
-
描述:本书借助大量的相关史料,真实再现了周恩来青少年时代重要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细节。作者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对周恩来少年的坎坷经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与努力、远渡重洋为实现复兴中华的远大抱负、投身五四运动、任职黄埔军校、多次遇险、打响第一枪、绝处逢生、万里长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等一系列经历,进行了生动地阐述与分析,充分展现了周恩来独具魅力的人格,荣辱不惊的处世方式,真诚、朴实和坚韧的性格。
-
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走进同济
-
作者:暂无 来源:同济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10月21日,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纪念瓦格纳诞辰200周年系列活动在四平路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此次活动分为纪录片放映和专题讲座两部分,是同济大学与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共同推进校园艺术教育的尝试,也是我校2013年艺术节的活动之一。活动围绕瓦格纳与他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展开。瓦格纳是一位伟大
-
罗章龙与蔡元培
-
作者:
于吉楠 来源:百年潮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革命者 翰林院 民主主义 莱比锡大学 蔡元培 教育总长 罗章龙 同盟会
-
描述:校的北京大学文学院学生,后加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并担任中共北大党组织的负责人。罗章龙和蔡元培的社会地位不同,思想信仰和政治主张也互不相同,然而在北京大学
-
蔡元培: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
-
作者:
侯耀蓉 来源:学习报(高中语文人文阅读)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北大因蔡元培而确立其现代传统和校格,而蔡元培也因北大成为中国伟大的教育家。 1916年时的北大,虽然已经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其作为“皇家大学”的官僚气与衙门气依然浓厚。在教员中,有不少是北洋政府
-
蔡元培教育独立平等理念与贯彻论析
-
作者:
殷修林 来源:高等教育评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男女同校 平民教育 蔡元培 教育独立
-
描述:北京大学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同校,使女性成为于家于国有用之人,从而真正实现妇女解放。劳苦大众缺失教育,身受奴役,是社会的不平等。蔡元培在北京大学首先试行校役夜班,然后创办平民夜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广大人民受到教育、思想意识觉醒,中国革命面貌揭开了崭新篇章。
-
林伯渠给女儿的信(一九三七年六月二十六日)
-
作者:暂无 来源:新湘评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七 林伯渠 女儿
-
描述:秉衡如见:得你六月七日手书,披阅之余,甚为欢慰。年来你已能自食其力,并能帮助你的母、弟解决一些问题,这很好,这是你的孝心与友爱的表现。你的正谊二哥近已毕业医校么?秉益来信说秉佑与圣荃都在你那里念书
-
践行陶行知精神推进教育改革
-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师大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5月10日,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筹)第2次工作会议在我校举行。中陶会办公室负责人陈会忠,中陶会高工委(筹)会长、校党委书记陆建非以及中陶会高工委(筹)第一届领导机构成员单位
-
陶行知研究社获评省优秀大学生科技社团
-
作者:暂无 来源:青岛大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共青团山东省委员会、山东省学生联合会近日表彰了获得“2013年山东省优秀大学生科技社团”及“2013年山东省优秀大学生科技社团干部”称号的社团和社团干部,我校陶行知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