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念父亲陶菊隐
-
作者:
陶端 来源:世纪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袁世凯 历史见证人 史话 父亲 三十年 国民党 上海市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蒋百里 新闻报
-
描述:著述丰富,除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还有《菊隐丛谈》、《袁世凯演义》、《孤岛见闻》、《记者生活三十年》、《蒋百里传》等脍炙人口的文史著作传世。陶菊隐先生在新中国建立后先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参事、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参事、上海市文史馆副馆长,适值他诞辰110周年之际,本刊特发表其后人撰写的回忆文章,以示纪念。
-
中国报坛一老兵——访老报人陶菊隐
-
作者:
世涛 学全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闻界 记者 西安事变 老人 稿纸 工作室 写作 新闻报 湖南 报纸
-
描述:如今健在的中国第一代记者,也许就剩下陶菊隐了。陶老今年91高龄,76年前,也就是他15岁那年就当上了记者。他虽然离开报界多年,但还在写作,从未放下手中的笔。去年初秋的一天,我们叩开陶家的门,只见
-
出租车大王周祥生的人生起落
-
作者:
张爱民 来源:民国春秋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租车业 出租汽车公司 董事会 石油公司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 黄包车 电话号码 出租汽车业 “一二八”事变 旧轿车
-
描述:现名为“强生”的上海出租汽车公司,它的前身是六七十年前称雄于上海滩的祥生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其创始人周祥生那传奇式的经历和卓越的经营才能,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 独身闯沪钟爱出租车业 1895年9月,周
-
袁振英:中共创建时期的一颗流星
-
作者:
陈立平 来源:红广角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青年 社会主义 俄罗斯 广东省 无政府主义者 周恩来 中国共产党 重要贡献 陈独秀 共产党小组
-
描述:袁振英,广东东莞人,曾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重要贡献。然而,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他就像一颗耀眼的流星,发出瞬间闪光后,留下深深的痕迹消失在茫茫宇宙之中。 协助陈独秀筹建中国共产党 1920年7月
-
袁振英首倡中学男女生同校
-
作者:
苏开华 来源:纵横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男女生 “五四时期” 共产主义小组 汪精卫 男女同校 大学毕业生 初中学生 陈独秀 五四运动 中学教育
-
描述:名不见经传的历史人物——袁振英。 袁振英,广东人氏,北京大学毕业生,五四运动的积极分子,后来一度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早期成员。作为陈独秀的学生和追随者,他对新文化的传播也是十分热心的。1920年底,经陈独秀举荐,他被孙中山先生委任为广东省的省立一中校长,从此,开始了他改革中学教育的生涯。
-
袁振英在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的作用
-
作者:
陈立平 来源:广东党史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列宁主义 创立时期 广东 社会主义青年团 中国共产党 袁振英
-
描述:。本文试图对袁振英在党创建时期的作用作些探讨。 一、加入中由共产党发起组 袁振英,别名震瀛,1894年7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东芜县温塘乡(现称为东莞市东城区温塘村),其家族是明朝末年民族英雄袁崇焕的后代
-
怀念袁牧之同志
-
作者:
夏衍 来源:电影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副部长 苏联卫国战争 表演艺术 戏剧家 新中国 青年教师 中国电影艺术 电影制片厂 副主席 文化部
-
描述:1989年10月26日,广电部电影局、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在京联合主办了“袁牧之同志纪念会”。出席会议的有电影界、文学界、戏剧界人士及新闻记者百余人。李瑞环、贺敬之
-
“勤勤恳恳办报、清清白白做人”-记我国新闻界的老前辈徐铸成
-
作者:
曾生 来源:新闻界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徐铸成是我国新闻界的老前辈。一生"勤勤恳恳办报,清清白白做人"。在几十年的办报生涯中,他曾参加开创(组织编辑班子,领导编辑工作)五个(次)报馆——抗日战争时初创的上海《文汇报》,抗战胜利后的上海
-
文艺多面手:柯灵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高一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学成才 广东省 绍兴 出生地 浙江 电影理论 小学 广州市
-
描述:柯灵档案 祖籍-原籍浙江绍兴出生地-广东省广州市出生日-1909年2月15日原名一原名高隆任,字季琳笔名-朱梵、宋约职业-中国电影理论家、剧作家、评论家、散文家身世背景-柯灵原籍浙江绍兴斗门镇。因其
-
柯灵、艾芜、田涛、魏绍昌、吴朗西、李采臣等谈巴金的书信
-
作者:
丹晨 来源:新文学史料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文学史料》 书信 巴金 文化生活出版社 青年作家 柯灵 参考价值 中国现代文学馆 艾芜 书面形式
-
描述:1978—1980年间,我因撰写《巴金评传》,曾走访了许多老作家以及巴老的亲友。他们都非常热情友好地接待我,回答了我的有关提问。其中有几位是在通信中用书面形式回答我的。回想他们那种无私的、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