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中国报人胡政之
作者: 蔡晓滨  来源:中外书摘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编辑记者  市场竞争  共生共存  办报实践  中国现代史  报人  《大公报》 
描述:如果说“大公报”三个字无法从中国现代史上抹去的话,那么“胡政之”三个字,就应该与“大公报”共生共存,传诸后世。 胡政之对《大公报》的最重要贡献,是发现、提携、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编辑记者,使《大公报》能在二十多年的办报实践和市场竞争巾,生机勃勃,长盛不衰。 胡政之亲自培养的年轻后生实在是太多了。如果一一道来,那将是一串很长的名单和极大的篇幅。择其要而述之,徐铸成、范长江、萧乾则各具特色,各有故事。 徐铸成早期在《大公报》的最为得意之作,是三下太原,搞清了冯玉祥的行踪之谜。 北伐胜利后,国内形成了蒋介石、冯玉
徐铸成的“划右”秘闻
作者: 裴毅然  来源:各界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徐铸成  新闻专业  《人民日报》  资产阶级  毛泽东  《大公报》  《文汇报》 
描述:徐铸成(1907-1991年)长期主笔《大公报》、《文汇报》,名播寰内。不过,真正使他名声大噪脱颖而出的,并非其新闻专业,而是那场满地走石的“反右”狂风中,毛泽东撰写了那篇《人民日报》社论《文汇报一个时期的资产阶级方向》
徐铸成与《大公报》
作者: 李伟  来源:中国编辑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王芸生  徐铸成  报人  张季鸾  《大公报》  新闻事业  《文汇报》 
描述:徐铸成(1907~1991)是名副其实的报人,宝贵的一生中有60年都奉献给了新闻事业。他先在《大公报》,是继张季鸾后,由该报理监会通过任命的两位总编之一(另一位是王芸生),显系居举足轻重的地位。后到《文汇报》,更达到事业的顶峰。近年有人著述《大公报》史而曲意回避徐铸成,然而无法磨灭他为《大公报》消磨的18年岁月,以及由此带来的恩恩怨怨。
《侍卫官杂记》作者与周公馆的渊源
作者: 颜坤琰  来源:红岩春秋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外文系  宋乔  周怡  梅乐斯  中国作家协会  新闻处  周榆瑞  《大公报》  侍卫官  福建福州 
描述:周榆瑞(1915~1980),笔名宋乔,福建福州人。1939年参加工作,历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助教、清华大学外文系教员、桂林英国新闻处编译主任、重庆美国新闻处编译、《大公报》驻南京记者、香港《大公报》编辑。195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侍卫官杂记》等。
抗战时期周恩来与“棋王”的交往
作者: 司长河  来源:湘潮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点头称是  得益匪浅  三盘  抗日救国  象棋残局  边布  《大公报》  梅花谱  周公  曾家岩 
描述:“棋王”谢侠逊是抗战时期颇有名气的一位象棋大师。1934年,他应邀去新加坡参加比赛,一举战胜英国军人、当年英国国际象棋赛冠军亨特,轰动一时。抗战爆发后,他报国心切,不辞劳苦地奔走于南洋六国,为抗战募捐。1939年,谢侠逊归返重庆,时常为《大公报》副刊撰写“象棋残局”,深受读者欢迎。一天下午,周恩来来到谢侠逊所在的东方协会,拜访“棋王”。二人握手寒暄之后,便一边品茶,一边布棋对阵。三盘下
周恩来在重庆的抗战
作者: 唐蕊  来源:湘潮(上半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第三厅  饶国模  爱国民主人士  大公报  三岩  国民党中央  张季鸾  《大公报》  《新华日报》  国民党军 
描述:1938年10月下旬,日寇逼近武汉,国民党仓皇败退。周恩来、叶剑英等最后撤离了武汉,于12月到达重庆。在重庆,周恩来工作了8年。可以说,重庆是周恩来抗战时期最主要的阵地。"三岩":周恩来在重庆的根据地刚到重庆时,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设在闹市区的机房街70号。周恩来觉得这里不安全,也不利于保密工
胡政之的对外公共关系作为
作者: 赵娜  来源:公关世界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报业史  副总编辑  工作重心转移  要闻版  英敛之  新闻工作  《大公报》  新闻事业  编辑工作者  经营管理 
描述:胡政之是一名杰出的记者、一位出色的报刊政论家、一个熟练的编辑工作者,同时又善于报刊的经营管理。新记公司《大公报》成立后,胡政之担任报社的总经理兼副总编辑,工作重心转移到报纸的印刷、发行、广告、营销、管理等方面,这时的他充分发挥了在经营管理方面的才干,成为蜚声于时的报业企业家。他走出了一条百年报业的“新路径”,创造了中国
一部“挖深井”的力作——评《胡政之新闻职业观及其实践研究》
作者: 阳海洪 王怡  来源:出版发行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研究方法  学术态度  学术研究  媒介技术  社会公器  陈志强  张季鸾  《大公报》  乡关何处  职业观 
描述:改革开放以来,新记《大公报》成为学术研究的"富矿",胡政之、张季鸾等新记《大公报》创始人成为学界关注热点。但在这些关于胡政之的研究中,或受限于研究方法,或受限于学术态度,多浅尝辄止之作。陈志强教授的专著《胡政之新闻职业观及其实践研究》实
胡政之:稳健切实,不私不盲
作者: 高明勇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王芸生  黄远生  季鸾文存  抗战期间  大公报  张季鸾  《大公报》  新闻事业  方汉奇  史量才 
描述:即便在抗战期间,《大公报》的经营依然可圈可点,所有的后勤保障少出意外。这一切,都和“经营达人”胡政之有莫大关系。胡政之的名字,我很早就知道,作为新记《大公报》的三驾马车(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之一,很容易进入关注者的视野。印象之一,就是他是搞经营的,不像张季鸾、王芸生那样誉满天下。因为一般来说,评价新记公司《大公报》时,对三驾马车的判断是,《大公报》靠的是吴鼎昌的钱、张季鸾的笔、胡政之的算盘,即吴鼎昌筹措资金,张季鸾主持
胡政之用人之道
作者: 乔云霞 赵娜  来源:新闻与写作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闻界  副总编辑  政论家  报业经营管理  用人之道  新闻工作  《大公报》  新闻事业 
描述:胡政之从1912年参加到1949年辞世,在新闻界拼搏奋斗了近40年,是新闻事业的全才和新闻工作的多面手.他既是一名杰出的记者、编辑、出色的报刊政论家,又是一个善于报业经营管理的蜚声于世的报业企业家.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