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让鲁迅作品教学触动当今学生的心灵
-
作者:
陈劲松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学 鲁迅作品 高中新课程
-
描述:走近真实的鲁迅,需要摆脱僵硬的政治思维模式,还原鲁迅的真实面貌,感悟与伟大心灵的对话与交流。解读作品,需要引导学生自己直接从语言层面去阅读鲁迅作品,并且以"改造国民精神"为基点,理解鲁迅作品的基本母题及整体意蕴。应该积极开展鲁迅专题教学,为学生搭建深入探究鲁迅的平台,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鲁迅作品所表达的人文精神,打造自己的精神底子。
-
摩罗诗人的漫漫求索路——重读鲁迅《过客》
-
作者:
陈佳佳 来源:边疆文学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摩罗诗人的漫漫求索路——重读鲁迅《过客》
-
咏鲁迅
-
作者:
陈闻儒 来源:心潮诗词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咏鲁迅
-
杨二嫂:童年故乡的靓丽风景——鲁迅《故乡》杨二嫂形象的教学解读
-
作者:
陈景 来源: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杨二嫂 被侮辱被摧残 靓丽的风景 二十年前 与时俱进
-
描述:传统观点认为二十年前的杨二嫂是一个用美色招徕生意、“被侮辱摧残”的旧中国妇女形象。其实,这都是因她的美丽而招致的。从文本的语言、创作的手法、作者的思想、人的成长等角度来探究,年轻的杨二嫂反倒为童年的故乡增色。当下,再提这个“被侮辱被摧残”的说法确是一个不合时宜的腔调。
-
鲁迅的《祝福》与祭祀文化
-
作者:
陈雅妮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祝福》 祭祀文化 鲁迅
-
描述:祭祀礼仪由来已久,恐怕是所有礼仪中最先发展起来的。古人认为地不顺,不协调时,就会有妖怪或灾害发生,《左传·宣公十五年》:“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人们对很多自然现象认识不够,于是就构想了另外一个世界的生灵在主宰这些现象,于是就有了神界,冥界的产生。人们渴望从具有超自然能力的神灵那里获得福禄、健康,但是想要达成愿望就必须有所付出,因此,很早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懂得通过献礼向神灵祈求保佑,这种行为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严肃的仪式——祭祀。
-
鲁迅诞辰谈革命
-
作者:
陈漱渝 来源:群言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两条战线 二字 鲁迅作品 肃反扩大化 政治立场 领军 革命过程 革命时代 文化战线 革命初期
-
描述:今年是鲁迅诞辰135周年暨逝世80周年,很多报刊都在热情约稿。我首先想起了"鲁迅的革命观"这一话题。这是为什么?提起鲁迅是谁,像我这种年龄段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回答: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这当然不是指鲁迅持枪荷弹上过沙场,而是指当时中国革命有文武两条战线,鲁迅就是文化战线的领军人物。但近几十年来,人们谈论的大多是作为文学家的鲁迅、作为学者的鲁迅,或者说,鲁迅不但是文学家,而且是国学家、书法家、收藏家……而淡忘了他的革命家身份。
-
鲁迅与泰戈尔的当代遗产
-
作者:
陈浩 来源: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时代文化 文化交流 鲁迅 泰戈尔 文学大师 当代 内心世界 文化遗产
-
描述:泰戈尔是印度著名的文学家,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鲁迅是中国现代最伟大的作家,也被誉为现代中国的“民族魂”。鲁迅与泰戈尔都植根于东方文化的土壤,登上了东方文学的最高峰,并给世界文学带来了巨大影响。同为东方民族的两位文学巨人,鲁迅与泰戈尔不仅在中印两国读者中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们也是中印两国文化交流的象征。1924年,泰戈尔访问了中国,在当时掀起了一阵“泰戈尔热”。鲁迅参加了为泰戈尔举办的六十四岁生日庆祝大会,并观看了英语话剧《齐德拉》。两位不同国度的文化巨人得以见面,此后,鲁迅便多次谈论起
-
鲁迅究竟是谁?
-
作者:
陈漱渝 来源:中国政协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作家 曹文轩 鲁迅 《红楼梦》 托尔斯泰 国际安徒生奖 文化积淀 评价问题
-
描述:今年中国作家曹文轩折桂国际安徒生奖。在回答记者关于读书的问题时,曹文轩说:“书分高贵血统和不怎么高贵的血统,托尔斯泰的作品,鲁迅的作品,《红楼梦》是高贵血统的书。”我理解,这里的“高贵血统”并非指出身门第,而是指其中蕴涵的文化积淀。然而,新时期以来,关于鲁迅的评价问题一直争论不休。
-
我所了解的鲁迅手稿
-
作者:
陈漱渝 来源:中国书法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在国际范畴,手稿研究成为了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早在一八八五年,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即正式成立了现代手稿部门,收藏了雨果等作家的大量手稿,并开始进行研究.西方的文学手稿研究此后形成了一个批评流派,称之为文本发生学.上世纪九十年代,台湾地区已开始进行作家手稿数位化整理,并着手进行全球视野下的作家手稿专题研究.在中国大陆,一九九五年在北京成立了现代文学馆,收藏了数以万计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手稿,但基本上未进入研究状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手稿学还在起步阶段.
-
鲁迅与闻一多
-
作者:
陈树义 来源: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鲁迅和闻一多是我们的“民族瑰宝”。青年时代,他们都是爱国的留学生。作为现代作家,他们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鲁迅和闻一多同是人民的文学家,是把握现实的文化人。鲁迅起先到日本是学医的,为了改造国民精神,弃医从文,走上文艺的道路。闻一多虽然一度是个唯美派诗人,但因他家居农村,含有农民质朴的因素,质朴的人,安于淡泊,淡泊的人,就容易轻享受而重是非…… 鲁迅和闻一多都是日益前进的思想家,是解放人民的牺牲者,是中国文化教育界最伟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