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南社区第十三届社区文化艺术节暨襄阳公园文化广场“艺术星期六”开幕式近日举行
-
作者:暂无 来源:文化市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广场 文化艺术节 社区 开幕式 街道办事处 公园 星期 襄阳
-
描述:为了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近日下午,湖南社区第十三届社区文化艺术节暨“艺术星期六”开幕式活动在襄阳公园隆重举行。徐汇区精神文明办副主口宋燕、徐汇区文化局副局长袁圣华、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助理、组织部部长李明明、湖南路街道武装部部长陈世东等领导出席活动,湖南路街道办事处主任宋涛为本次活动致辞。
-
上海博物馆:把历史文化印入生活
-
作者:
马里奥 来源:创意世界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活 文化品位 历史文化 上海博物馆 城市
-
描述:它是上海的文化地标之一,承载了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也呈现了这个城市的艺术文化品位 提起上海,昔日“十里洋场”的风华绝代仍能寻到丝丝踪迹,而其作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的“海纳百川”的范儿则日益显现。撑起这
-
美术馆——城市的客厅——访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
-
作者:
薛晓雁 来源:上海艺术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性文化 上海 公众服务 客厅 执行 馆长 双年展 作品 美术馆 城市
-
描述:都说美术馆是"城市的客厅",直接体现着一座城市的品位和气质。作为上海这座国际性文化大都市的"客厅",上海美术馆应该发挥怎样的功能,展现怎样的形象?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和他的团队所做的一切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
-
保护城市文化遗产:南京“路要让树”,北京“分类引导”
-
作者:暂无 来源:领导决策信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闻发布会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南京市政 地铁 行道树 古树名木 引导 城市 分类 文化遗产
-
描述:近日,沸沸扬扬的南京"砍树风波"告一段落。3月20日,南京市市长季建业在"保护名树古木、行道树"的市政府专题工作会上表态:路要让树。3月22日,南京市政府召开"古树名木及行道树保扩"新闻发布会宣布,目前地铁三号线的树木迁移已经暂停,地铁三号线施工移植
-
上海外滩华尔道夫酒店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项目 恢复 建设 道夫 公共空间 健身俱乐部 华尔 保护 设施 上海外滩
-
描述:该项目目前正在建设中,将完好地恢复和保护当年外滩2号上海俱乐部的历史原貌。豪华舒适的设施将重唤其原来的辉煌,同时也将转化成新上海外滩华尔道夫的公共空间。
-
城市滨水与水文化的传承:四川都江堰水文化广场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民居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广场 水文化 建筑规划设计 广场设计 设计语言 四川 地方特色 都江堰市 城市 标志性景观
-
描述:广场设计时间:1999年3月——2001年3月建成时间:2002年12月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委托方:都江堰市规划局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人员:俞孔坚,石颖,郭选昌,张东,李健宏,胡海波,胡丽娟,董涛,唐慧玲,胡东风所获奖项:国际竞赛第一名,英国ar+d推荐奖
-
浅析城市广场之文化广场
-
作者:
翁晶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广场 主题文化 人性化
-
描述:本文从城市广场入手,进而研究讨论分析城市文化广场,通过对文化广场的文化内涵、设计原则、设计要点等多方面描述,了解认识文化广场,从而在设计中提高城市品位,优化城市空间,以达到城市文化广场建设的目的。
-
论城市文化广场设计
-
作者:
杨国鹏 来源:甘肃科技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内涵 城市规划 文化广场设计
-
描述:城市文化广场不仅是城市的象征,人流聚集的地方,而且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简要介绍了城市文化广场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并着重从文化广场的功能、文化内涵、设计手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
昆虫馆:上海博物馆中的元老
-
作者:
徐蕙照 来源:今日上海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元老 底蕴 历史 昆虫 上海博物馆 西方文明 城市
-
描述:都说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底蕴,不管是历史的,还是文化的。 虽然历朝历代都没在上海建过都城,上海的历史不够厚重,但上海毕竟是中国最早引进西方文明的城市之一,有过十里洋场的辉煌,拼文化,上海是有底气的。
-
城市社区调解在社会维稳中的现实功能研究:以上海田子坊郭英俊人民调解工作室为例
-
作者:
杨萍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民调解制度 重新界定 中国共产党人 解决纠纷 人民调解工作 调解委员会 城市社区 社区居民 社会矛盾 文化思想
-
描述:调解制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中国人俨然具有厌恶诉讼,喜欢调解的传统,与正式的民事审判相比,他们更重视通过调解来解决争议。[1]虽然中国共产党沿用了调解方式来解决纠纷,但人民调解制度并不是中国传统的调解制度的简单延续,中国共产党人重新界定了调解者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