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蔡元培请陈独秀
作者:暂无 来源:天水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蔡元培时期的北大,可谓群星灿烂,大师云集,群贤毕至,集中了当时中国知识界一流的专家学者二三百之众,之所以能汇集这么多精英,是和蔡元培先生爱才惜才以及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分不开的,从他聘请陈独秀这件事上就可见一斑。蔡元培主政北大初期,急需要各种人才,蔡先生便通过各种渠道招贤纳士,有一天,北京医专的校长汤尔
浅析如何解决风貌建筑美观与功能协调统一的问题:以天津南京路风貌配套建楼为例
作者: 杨怡 韩宁  来源:城市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下车库  基本体系  人类史  南京路  主楼  欧式建筑  建筑十书  建筑空间  汽车坡道  配套公建 
描述:正公元前1世纪罗马人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是现存欧洲古代最完备的建筑专著,书中提出"坚固、适用、美观"的建筑原则,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自从人类史出现建筑以来,几乎所有建筑都是这三要
抗战前何香凝在上海的书画活动
作者: 陈正卿  来源:团结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刘海粟  抗战前  上海  何香凝  书画家  抗日救亡运动  柳亚子  宋庆龄  展览会  民主革命先驱 
描述:何香凝作为民主革命先驱、爱国民主活动家和著名书画家,为国家的进步、发展和文化艺术繁荣作出了多方面的重大贡献。本文拟就抗战之前何香
蔡元培“懂装不懂”
作者: 陈甲取  来源:思维与智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一次在伦敦举行的中国名画展上,组委会派人去南京和上海监督选取博物院的名画,蔡元培与林语堂都参与其事。当时,蔡元培已是名声显赫的大学问家,却依然谦虚低调。法国汉学家伯希和自认是中国通,在巡行观览时滔滔不绝,不能自已。
蔡元培“懂装不懂”
作者: 陈甲取  来源: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一次在伦敦举行的中国名画展上,组委会派人去南京和上海监督选取博物院的名画,蔡元培与林语堂都参与其事。当时,蔡元培已是名声显赫的大学问家,却依然谦虚低调。法国汉学家伯希和自认是中国通,在巡行观览时滔滔不绝,不能自己。 为了表示自己的内行,伯希和向蔡元培说:“这张宋画绢色不错”,“那张徽宗鹅无疑是真品”,以及墨色、印章如何等等。蔡元培不表示赞同和反对意见,只是客气地低声说:“是的,是的。”一脸平淡冷静的样子。
蔡元培“懂装不懂”
作者: 陈甲取  来源:牛城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一次在伦敦举行的中国名画展上,组委会派人去南京和上海监督选取博物院的名画,蔡元培与林语堂都参与其事。当时,蔡元培已是名声显赫的大学问家,却依然谦虚低调。法国汉学家伯希和自认是中国通,在巡行观览时滔滔不绝,不能自已。为了表示自己的内行,伯希和向蔡元培说:“这张宋画绢色不错”,“那张徽宗鹅无疑是真品”,
《满江红》 ——和蔡元培PK
作者: 陈宇浩  来源:钱江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纤细的电子烟,捏在他手里像一个袖珍话筒。“现在的人,很多都不懂音乐。”氤氲的烟雾中,只能看清周大风激烈抖动的白眉。所有跟音乐有关的话题,周大风从来不会给出温吞吞的反馈。就像说到《采茶舞曲》的音律,他执意颤颤巍巍地找出原谱,然后把满屋子的灯都打开:“看,是不是这样。”光晕勾勒出或深或浅皱纹的轮廓,周大
北大已无蔡元培
作者: 陈季冰  来源:青年时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我敢打赌,蔡先生若地下有知,一定会庆幸自己身后与孔庆东嘴里的“殖民地走狗”为邻,而非侧身于一片喧闹嘈杂的官场(当然,还有商场)之中,与孔庆东之流为伍关于孔氏令人蒙羞的错误言论的性质、后果及其应负的责任等,大家的讨论已经十分充分且见人见智,我其实一开始就没有太多兴趣关心。不过,他屡屡展示出来的拙劣演技
黄自艺术创作的中国风:从《思乡》、《春思曲》、《玫瑰三愿》中探析
作者: 陈娜  来源:青春岁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春思曲》  《玫瑰三愿》  黄自  《思乡》  中国风 
描述:黄自,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理论家、教育家,近代音乐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声乐作品。本文对黄自的创作风格进行了浅析。
越飞越高的“红蜻蜓”:雅马哈
作者: 陈昌和  来源:摩托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二冲程摩托车  株式会社  研发  美誉度  总资产  四冲程摩托车  蜻蜓  四冲程发动机  乐器制造  日本 
描述:1955年,日本的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成立;同年,我国最早生产的"井冈山"摩托车参展在德国莱比锡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如今,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拥有总资产856亿66百万日元,已经成为美誉度、知名度很高的国际型企业。我国的"井冈山"摩托车却早已被遗忘,国内知者可谓凤毛麟角。现在,日本早已是"摩托车强国",而我国却是以量取胜的"摩托车大国",个中差距不能"以里计算"。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与日本摩托车的历史都不算很长,但是为何走的路子却大不一样?或许雅马哈这只"红蜻蜓"的成长历史,会让我们有所启发。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