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与社区同发展——访上海黄浦区人民广场街道党工委书记刘美琳
-
作者:
成成 来源:现代领导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区建设 人民广场街道 上海 黄浦区 党建工作 中国共产党
-
描述:人与社区同发展——访上海黄浦区人民广场街道党工委书记刘美琳
-
上海同盟广告有限公司创意总监 陈小云:从延安路到南京路,再到“同盟会”
-
作者:暂无 来源:大市场.广告导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奖金 上海大众 南京路 延安 总监 广告公司 开始讨论 同盟会 创意 稿子
-
描述:大约是5年前,上海奥美要搬到南京路之前,照例要做个“广告”。当时,我已离开奥美,到大手笔广告去做创意总监了。奥美的黄臻打电话问我有什么想法,据称,奖金大大的。结果,就出来一张稿子。我们都信心满满,开始讨论宪稿如何做、奖金如何分了。
-
春天的思念——黄自歌曲《春思曲》演唱分析
-
作者:
张敏 来源:音乐探索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分析 演唱 《春思曲》 黄自 歌曲
-
描述:黄自的《春思曲》旋律优美、简洁含蓄、意境深邃。本文从乐曲的结构、伴奏织体的特点和演唱风格上对《春思曲》进行了详细而又周密的分析,对演唱技巧进行了研究探讨,对作品的美学思想进行了深入分析。
-
柯灵晚年散文创作浅论
-
作者:
赵军花 来源: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晚年创作 柯灵 散文特色
-
描述:柯灵一生笔耕七十余年 ,涉及电影、戏剧、小说、散文等诸多领域 ,晚年钟情于散文创作 ,成就卓著。他“以真为骨 ,以美为神”的创作宗旨及实践为其赢得了“散文大师”的美誉 ,成为散文作家中独特的“这一个”。深入研究他晚年的散文创作 ,将给当今散文领域的创作带来有益的启示。
-
“改造国民性”:黎锦晖的音乐理想与创作实践
-
作者:
夏艳洲 来源: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觉的审美文化建设 黎锦晖 改造国民性
-
描述:数十年来,学术界对黎锦晖的创作褒贬不一。然而,把个人与历史的发展结合 起来看,黎锦晖虽然不是思想家,但他的创作实践明白无误地昭示出他(用感 性的美的艺术)“改造国民性”的理想,并将这一理想付诸于一种“自觉的审美 文化建设”中。今天看来,这一点仍具有意义。因为,审美文化是当代社会生活 日益表面化、感性化和当下化的总体情态。在当代文化的自我丧失的普遍性 沉沦语境中,审美的感性形式成为个体存在的确证。早在70余年前,以黎锦 晖为代表的都市音乐创作所获得的发展,打破了专业人员不参加通俗音乐创 作的局限眼光,还以其
-
白首壮心松柏操——林伯渠诗作逸事
-
作者:
黄子云 来源:党史纵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长征 逸事 何香凝 何叔衡 刘伯承 白首 于右任 “左” 中央红军 壮心
-
描述:林伯渠是中华民国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他在一生金戈铁马的战斗生活中,创立了可留青史的丰功伟绩,也留下了许多情高韵美、可以传世的诗作。
-
北关世纪文化广场设计体会
-
作者:
孙晋垣 魏国华 来源:山西建筑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绿化空间 人文景观 文化环境
-
描述:介绍了北关世纪文化广场的规划设计构思,通过"空间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和谐运用,达到了商居质量、生活质量、环境质量的天地合一,展现了一个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富裕、靓丽、文明、绿色、健康的生活空间.
-
营造具有良好空间品质的人性化的文化广场--千金文化广场设计构思
-
作者:
谢辉 来源: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广场 人性化 空间品质 商业
-
描述:通过介绍千金文化广场独特的设计构思、功能布局、场地设计和景观设计,探讨了设计中商业与文化、建筑与城市的良好互动关系.同时,通过对建筑形体、空间、色彩和光影上的精心推敲,力求实现建筑、艺术、文化和人的完美结合.
-
上海博物馆购回“法帖之祖”
-
作者:暂无 来源:宁波日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据新华社电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25日介绍,在市政府支持下,上海博物馆斥资450万美元,从美国购回了被誉为“法帖之祖”的北宋祖刻《淳化阁帖》。《淳化阁帖》是在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由宋太宗赵光义下旨镌刻的一部古代书法丛帖。侍书学士王著奉旨编选了宫廷收藏的历代帝王、名臣和书法家的墨迹,共108人4
-
上海博物馆
-
作者:
陈永康 来源:上海集邮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企业 20世纪 美术明信片 上海博物馆 博物馆建设 新上海 文化建筑 不同年代 上海市政建设 标志性景观
-
描述:《博物馆建设》邮票(2002-25)第2图"上海博物馆"虽是一座20世纪90年代中期建成的文化建筑,但作为上海"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较早标志性景观之一,是新上海题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