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1)
按栏目分组
风景名胜 (10)
黄浦街道 (1)
按年份分组
2015(3)
2014(1)
2012(2)
2010(1)
2004(1)
2003(1)
2002(1)
1998(1)
按来源分组
中外建筑(11)
相关搜索词
文化 广场
作者: 孙喆 孙耀贤  来源:中外建筑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洪山广场   
描述:武汉洪山广场是武汉的城市级广场,有着最大的尺度--武汉最大的广场、最大面积的绿化--武汉最大的观赏草坪,最大的楚文化铺地图案.但是正是这些"大"特色给我们的广场也带来了"大"问题:由大尺度带来的尺度问题,由大草坪带来的绿量的问题,由大图案带来的动态文化传递的问题文章试图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在城市广场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人文因素,得出人、广场、文化的互动三角形,提出人文生态对于城市广场设计的意义.
以人为本--城市文化广场的人性化设计初探
作者: 陈翚 张凯华  来源:中外建筑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城市文化广场  人本主义  城市化  环境 
描述:本文以"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和行为学基础理论为指导,对城市文化广场建设中的人性化环境设计进行探讨,提出了"人本化"的城市广场设计基本原理和手法.
建筑适应性再利用潜力(ARP)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以上海8号桥改造为例
作者: 顾蓓蓓 克瑞格·朗斯顿  来源:中外建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使用寿命  适应性再利用潜力  衰退率  物理寿命 
描述: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面临的问题。正确预估和判断建筑改造再利用的适宜时机,对社会、城市经济以及建筑自身都将是有益的,也更加符合城市节能、低碳的发展原则。ARP理论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
重塑建筑的魅力:淮海中路街道45街坊17/2宗地块商业办公用房项目创作纪要
作者: 陈楠  来源:中外建筑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文化  建筑材料  以人为本  绿色建筑  幕墙 
描述:本文以淮海中路街道45街坊17/2宗地块商业办公用房项目为引导,表述商业办公建筑创作中的思路拓展,创造与众不同的建筑空间,赋予建筑表皮新的含义,提示建筑师应如何关注建筑设计和用户体验之间的关系,力求探索其发展趋势。
现代城市广场空间设计研究——重庆市人民广场评析
作者: 潘晓岚  来源:中外建筑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场  人民广场  重庆  空间设计  城市 
描述: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大城市市政建设加速发展,城市景观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一股广场风在全国迅速蔓延。事实上,广场源于古罗马及西方中世纪传统,有“城市客厅”之称。在国内城市中,真正意义上的广场并不多
岳阳商业文化广场设计构思
作者: 余建新  来源:中外建筑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总平面设计  交通组织  建筑设计  岳阳市  商业文化广场 
描述:1 概况 岳阳商业文化广场位于岳阳市东茅岭路与炮台山路交叉口西南角,用地面积为9629.8m~2。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及商业文化设施的更新,建设方兴建岳阳商业文化广场,并着力将其塑造为突出文化艺术特色的城市建设标志性建筑。
特色酒店的主题设计浅析:以外滩老码头精品酒店设计为例
作者: 郭华 蒋涤非  来源:中外建筑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市场主题定位  特殊酒店  主题酒店  风格 
描述:随着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酒店服务产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传统西方式的酒店模式化服务已经渐渐满足不了各个消费群体的需求,市场中酒店业在创造更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主题酒店应运而生.本文主要讨论的重点在于分析
李哥庄镇人民广场方案设计构思
作者: 关宇 罗颖 吴松良  来源:中外建筑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场  文化  空间  尺度 
描述:人民广场紧邻李哥庄镇政府所在地,是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和城镇现代化的标志性地段。考虑这一特殊地位,广场设计时一方面从城市尺度的角度出发,突出宏伟、庄严的城市标志空间所应有的尺度和氛围;另一方面从个体的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体现对的尊重,营造多元化空间及多元活动,突出广场的公共性、开放性和地方特色。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旧建筑商业化再利用研究——以田子坊外部空间分析为例
作者: 吴琼 杭进峰  来源:中外建筑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外部空间  行为活动  优劣势分析  环境心理学  改进意见 
描述:运用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从人们行为活动以及外部空间环境相互影响的角度,研究田子坊的优势与劣势,并提出改进意见。
浅谈田子坊的再生模式
作者: 陈青长  来源:中外建筑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田子坊  里弄再生 
描述:上海近年来集中出现了一批对里弄进行保护与再生的项目,如将少量典型弄堂完整的博物馆式保留,供人参观和研究;又如对弄堂进行低价格的修护,但并不改变它的功能,保存弄堂群体生活的状态:再有一种形式就是置换居住功能,植入商业场所,例如田子坊。本文就田子坊再生模式试图加以反思和分析。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