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潘金莲》与《石》(六)
作者: 杨联芬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视频
描述:本系列介绍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作家及其代表著作,如鲁迅、巴金、丁玲、沈从文、张爱玲等。系列中并不是单纯地介绍这些名人的著作,而是根据这些作家不同时期的经历,有针对性地来讲解作家这一时期的著作。杨联芬教授授课内容充实,深刻生动,用例鲜活,引人入胜,是很多人推荐的一位老师。
全文:解读小说《石
《潘金莲》与《石》(四)
作者: 杨联芬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视频
描述:本系列介绍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作家及其代表著作,如鲁迅、巴金、丁玲、沈从文、张爱玲等。系列中并不是单纯地介绍这些名人的著作,而是根据这些作家不同时期的经历,有针对性地来讲解作家这一时期的著作。杨联芬教授授课内容充实,深刻生动,用例鲜活,引人入胜,是很多人推荐的一位老师。
全文:解读小说《石
《潘金莲》与《石》(五)
作者: 杨联芬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视频
描述:本系列介绍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作家及其代表著作,如鲁迅、巴金、丁玲、沈从文、张爱玲等。系列中并不是单纯地介绍这些名人的著作,而是根据这些作家不同时期的经历,有针对性地来讲解作家这一时期的著作。杨联芬教授授课内容充实,深刻生动,用例鲜活,引人入胜,是很多人推荐的一位老师。
全文:解读小说《石
陈独秀的传奇人生(二)
作者: 唐宝林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视频
描述:本系列介绍了陈独秀的一生及其贡献,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全文:本集介绍了陈独秀的贡献。
陈独秀的传奇人生(一)
作者: 唐宝林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视频
描述:本系列介绍了陈独秀的一生及其贡献,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全文:本集介绍了陈独秀的生平。
陈独秀与柏文蔚
作者: 吕仿松  来源:黄淮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柏文蔚  新文化运动  中国现代史  国民党  孙中山  中国共产党  陈独秀  国共合作  安徽  辛亥革命 
描述: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柏文蔚是辛亥革命和讨袁战争的重要人物,后来又参加了护法战争,1923年积极赞助孙中山先生改组国民党。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政府委员等职。在中国现代史上,陈独秀和柏文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历史人物。其实,陈独秀和柏文蔚很早就相识,并在反清、反袁及第一次国共合作中长时间生活和战斗在一起,结下了很深的战斗情谊。二人在中国近代史(特别是安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特别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史)上共同写下了重要篇章。
陈独秀与柏文蔚
作者: 吕仿松  来源:商丘师专学报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柏文蔚  新文化运动  中国现代史  国民党  孙中山  中国共产党  陈独秀  国共合作  安徽  辛亥革命 
描述: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柏文蔚是辛亥革命和讨袁战争的重要人物,后来又参加了护法战争,1923年积极赞助孙中山先生改组国民党。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政府委员等职。在中国现代史上,陈独秀和柏文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历史人物。其实,陈独秀和柏文蔚很早就相识,并在反清、反袁及第一次国共合作中长时间生活和战斗在一起,结下了很深的战斗情谊。二人在中国近代史(特别是安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特别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史)上共同写下了重要篇章。
媒体曝光老码头火锅有“猫腻”
作者: 李秀秀  来源:青年时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时报讯提起老码头火锅,相信不少喜欢吃火锅的杭州消费者并不陌生,然而近日,却有媒体曝光称,其杭州东坡路店存在火锅底汤以假乱真、剩菜回收二次销售、餐具不进行消毒等问题,引发喜爱老码头的粉丝以及喜爱吃火锅的食客们的担忧。对此,昨天上午,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上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组成稽查小组,对老码头东坡
“老码头”仍在停业整顿 “川味观”客流比平时减少一半
作者: 李秀秀  来源:青年时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时报讯老码头剩菜回收、川味观卫生状况差、渝香隆将废油回收后重新提炼……近日,媒体连续曝光多家“问题”火锅店,杭城一大批知名火锅品牌“沦陷”,让不少火锅控直言“不敢”再吃火锅了。昨日,记者走访以上被曝光的火锅店,发现目前三家品牌都在进行整改。昨天傍晚,记者前往第一家被曝光的老码头火锅东坡路店,发现已经
陈独秀与林伯渠的历史交往
作者: 雪飞  来源:党史纵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共产党员  历史交往  中国国民党  中国近代史  陈炯明  蒋介石  孙中山  中国共产党  陈独秀  李大钊 
描述:陈独秀李大钊介绍下,林伯渠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0年夏,在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的帮助下,陈独秀、、李汉俊、施存统、陈公培5人于上海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新青年》编辑部(即陈独秀寓所)开会,确定要成立中国共产党,初步定名为社会共产党,起草具有党纲、党章性质的若干条文。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