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图]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 第2卷
-
作者:
周洪宇 来源: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1891 陶行知 1946 研究 教育思想
-
描述: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杰出的民主战士和优秀的大众诗人,也是我国近现代原创力最强、真正形成自己的教育学说体系、富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思想家。毛泽东称其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誉之为“万世师表”,郭沫若尊之为“陶子”,将他与孔子相提并论——“两千年前孔仲尼,两千年后陶行知”,温家宝总理近年来多次号召广大教师要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不仅在国内,陶行知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日本知名教育史学家、前中国研究所所长、东京专修大学教授斋藤秋男曾经指出“陶行知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
-
[0图]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 第3卷
-
作者:
周洪宇 来源: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1891 陶行知 1946 研究 教育思想
-
描述: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杰出的民主战士和优秀的大众诗人,也是我国近现代原创力最强、真正形成自己的教育学说体系、富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思想家。毛泽东称其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誉之为“万世师表”,郭沫若尊之为“陶子”,将他与孔子相提并论——“两千年前孔仲尼,两千年后陶行知”,温家宝总理近年来多次号召广大教师要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不仅在国内,陶行知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日本知名教育史学家、前中国研究所所长、东京专修大学教授斋藤秋男曾经指出“陶行知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
-
[0图]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 第6卷
-
作者:
周洪宇 来源: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1891 陶行知 1946 研究 教育思想
-
描述: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杰出的民主战士和优秀的大众诗人,也是我国近现代原创力最强、真正形成自己的教育学说体系、富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思想家。毛泽东称其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誉之为“万世师表”,郭沫若尊之为“陶子”,将他与孔子相提并论——“两千年前孔仲尼,两千年后陶行知”,温家宝总理近年来多次号召广大教师要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不仅在国内,陶行知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日本知名教育史学家、前中国研究所所长、东京专修大学教授斋藤秋男曾经指出“陶行知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
-
[0图]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 第7卷
-
作者:
周洪宇 来源: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1891 陶行知 1946 研究 教育思想
-
描述: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杰出的民主战士和优秀的大众诗人,也是我国近现代原创力最强、真正形成自己的教育学说体系、富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思想家。毛泽东称其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誉之为“万世师表”,郭沫若尊之为“陶子”,将他与孔子相提并论——“两千年前孔仲尼,两千年后陶行知”,温家宝总理近年来多次号召广大教师要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不仅在国内,陶行知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日本知名教育史学家、前中国研究所所长、东京专修大学教授斋藤秋男曾经指出“陶行知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
-
[0图]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 第8卷
-
作者:
周洪宇 来源: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1891 陶行知 1946 研究 教育思想
-
描述: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杰出的民主战士和优秀的大众诗人,也是我国近现代原创力最强、真正形成自己的教育学说体系、富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思想家。毛泽东称其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誉之为“万世师表”,郭沫若尊之为“陶子”,将他与孔子相提并论——“两千年前孔仲尼,两千年后陶行知”,温家宝总理近年来多次号召广大教师要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不仅在国内,陶行知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日本知名教育史学家、前中国研究所所长、东京专修大学教授斋藤秋男曾经指出“陶行知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
-
[0图]鲁迅卷
-
作者:
朱金顺选 来源: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文集 社会科学 鲁迅著作 文学研究
-
描述: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有之,则先见于外国人所作之中国文学史中,而后中国人所作者中亦有之,然其量皆不及全书之什一,故于小说仍不详。 此稿虽专史,亦粗略也。然而有作者,三年前,偶当讲述此史,自虑不善言谈,听者或多不慷,则疏其大要,写印以赋同人;又虑钞者之劳也,乃复缩为文言,省其举例以成要略,至今用之。 然而终付排印者,写印已屡,任其事者实早劳矣,惟排字反较省,因以印也。 自编辑写印以来,四五友人或假以书籍,或助为校勘,雅意勤勤,三年如一,呜呼,于此谢之! 一九二三年十月七日夜,记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