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3)
按栏目分组
风景名胜 (13)
按年份分组
2015(1)
2014(2)
2013(1)
2012(2)
2007(1)
2005(1)
2004(1)
2003(1)
2002(1)
2000(1)
1998(1)
按来源分组
中外建筑(13)
相关搜索词
浅议民俗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靖州县文化广场景观设计为例
作者: 蔡青 肖云 朱湘  来源:中外建筑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景观设计  民俗元素  应用 
描述:本文探讨了民俗元素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提出在景观设计中要注重民俗文化的合理表达并对其进行了思索,对民俗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合理应用通过案例进行了分析总结。
城市文化广场建设
作者: 彭华 张强 代敏  来源:中外建筑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广场  特色  建设  以人为本  城市 
描述:城市文化广场如同一个城市的名片镶嵌在城市中心区,对一个城市非常重要.本文试着从其建设的必要性、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设应该把握的原则出发,总结与探讨城市文化广场的建设.
现代城市广场空间设计研究——重庆市人民广场评析
作者: 潘晓岚  来源:中外建筑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场  人民广场  重庆  空间设计  城市 
描述: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大城市市政建设加速发展,城市景观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一股广场风在全国迅速蔓延。事实上,广场源于古罗马及西方中世纪传统,有“城市客厅”之称。在国内城市中,真正意义上的广场并不多
文化符号在城市文化广场中的运用:以桐城市滨河文化广场为例
作者: 吴向葵  来源:中外建筑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城市文化广场  演绎与诠释  文化符号 
描述:城市文化广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城市精神文明的窗口,承袭着城市的传统和历史,传递着美的韵律和节奏。本文从城市文化广场、文化符号的概念开始阐述,结合实例,通过特色建筑、地面铺装、景观小品、水景设计几个
以人为本--城市文化广场的人性化设计初探
作者: 陈翚 张凯华  来源:中外建筑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城市文化广场  人本主义  城市化  环境 
描述:本文以"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和行为学基础理论为指导,对城市文化广场建设中的人性化环境设计进行探讨,提出了"人本化"的城市广场设计基本原理和手法.
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开发中的变数:以上海外滩金融中心项目为例
作者: 董科  来源:中外建筑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设计变更  城市综合体  应变能力 
描述:在上海外滩金融中心项目的设计、建造过程中,经历了多次由开发商股权转让、主导设计团队变更、开发商内部高层变动、政府部门对立面效果的干预等因素带来的设计重大变更。如何在保持快速推进项目进度不变的同时,迅速应对及解决各种设计变更带来的问题,满足业主及城市规划部门的要求,是设计单位需要探讨的问题。
论文化广场设计
作者: 唐奕  来源:中外建筑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广场  设计  环境设计  文化内涵  场所空间 
描述:城市设计所涉及的领域很广泛,从整体城市到局部的地域、到细部处理都包含着城市设计的内容,如城市空间设计、文化广场设计、公园设计、建筑设计、细部设计、社区中心设计等等。不同的设计对象有着不同的设计要求及
主题文化广场设计与思考:沅陵龙舟文化休闲广场设计缺陷与建议
作者: 戴天一  来源:中外建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龙舟广场  设计  功能  审美  建议  改建 
描述:本文运用求同存异、完善功能、突出主题的思维方式,对沅陵龙舟文化广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独到的分析,并进一步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建方案,同时强调城市文化广场必须突出地域传统文化的特色,又以美学、建筑学
建筑适应性再利用潜力(ARP)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以上海8号桥改造为例
作者: 顾蓓蓓 克瑞格·朗斯顿  来源:中外建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使用寿命  适应性再利用潜力  衰退率  物理寿命 
描述: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面临的问题。正确预估和判断建筑改造再利用的适宜时机,对社会、城市经济以及建筑自身都将是有益的,也更加符合城市节能、低碳的发展原则。ARP理论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
李哥庄镇人民广场方案设计构思
作者: 关宇 罗颖 吴松良  来源:中外建筑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场  文化  空间  尺度 
描述:人民广场紧邻李哥庄镇政府所在地,是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和城镇现代化的标志性地段。考虑这一特殊地位,广场设计时一方面从城市尺度的角度出发,突出宏伟、庄严的城市标志空间所应有的尺度和氛围;另一方面从个体的人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体现对人的尊重,营造多元化空间及多元活动,突出广场的公共性、开放性和地方特色。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