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9)
期刊(3)
按栏目分组
风景名胜 (9)
黄浦文化 (2)
历史名人 (1)
按年份分组
2017(1)
2016(2)
2015(1)
2014(1)
2013(2)
2011(1)
2010(1)
2005(1)
2004(1)
2002(1)
按来源分组
黄浦报(2)
东方早报(1)
新民晚报(1)
解放日报(1)
劳动报(1)
浙江工人日报(1)
江淮时报(1)
书法(1)
中国邮政报(1)
建筑知识(学术刊)(1)
两岸关系(1)
相关搜索词
百家扇面 两岸共赏——上海豫园馆藏百家书画扇面精品在台湾展出
作者: 虞德亮  来源:两岸关系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书画艺术  画扇  文化交流  书画家  吴昌硕  扇面  文化艺术  纪念馆  精品  作品 
描述:为推动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让台湾民众了解海派书画艺术,应台湾中山纪念馆的邀请,2005年6月1日,上海市黄浦区政协主席赵矛率领文化交流参访团一行1O人赴台举办“上海豫园馆藏百家书画扇面精品展”,大陆百家书画扇面精品在台湾展出,这在两岸文化交流的史册上是首次,颇受各界关注。
形态与符号导向下的酒店设计:北外滩鹏欣悦榕酒店项目解读
作者: 聂波  来源:建筑知识(学术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酒店  扇面  北外滩  宝石 
描述:北外滩鹏欣悦榕酒店是一个中方建筑设计单位配合外方建筑师进行方案深化,并进行扩初及施工图设计的项目。设计单位一方面尽力尊重外方设计单位的设计意图,一方面积极克服项目实际推进中的各项困难,最终完成了项目设计并实现了良好的建筑效果。本文通过对设计理念、建筑设计及其细部、工程中的难点等方面的介绍,对北外滩鹏欣悦榕酒店项目进行解读。
上海博物馆馆藏文物极限片
作者: 晓峰  来源:中国邮政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以简驭繁  四足  重重叠叠  陈鸣远  扇面  美术明信片  上海博物馆  馆藏  参考品  文物 
描述:建馆50年来,上海博物馆收集了文物99万余件,定为藏品的12.3万件,其余列为参考品。藏品分为青铜器、陶瓷、书法绘画、石器、玉器、漆器、牙骨、竹木、甲骨、玺印、钱币、丝绣、少数民族工艺品、外国工艺品等21类。在我国发行的文物邮票中,至少有4枚邮票的图案选用的是上海博物馆的藏品,分别是特.63-3的“
『百家书画扇面作品展』书法作品选——纪念上海豫园书画善会成立九十周年
作者:暂无 来源:书法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百家书画扇面作品展』书法作品选——纪念上海豫园书画善会成立九十周年
豫园“扇待”天下客
作者:暂无 来源:黄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制扇至美”文化艺术节现场授艺本报讯笔尖点点,一朵牡丹“开”在扇面,摇在手中凉快又养眼。日前,在豫园商城黄金广场开幕的“制扇至美”2016豫园扇文化艺术节上,现场教游客学画扇面活动吸引不少白领。据悉,该文化节将到7月23日结束,每天都有年轻艺术家面对公众传授制扇技艺。“黑纸扇”工艺多达86道“咦,这
赵朴初《宁沪列车中作》的“背后故事”
作者: 李传玺  来源:江淮时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宁沪列车中作》诗收录于《赵朴初韵文集》中中年时期的赵朴初陈曾寿博学多才,此为他流传于后世的手绘扇面。赵朴初先生这首《宁沪列车中作》的七绝诗作于1932年初冬。全诗为:“冷意初凝借茗浇,重围袭耳语嘈
陶瓷背景画 为建材小老板 开辟创业新天地
作者:暂无 来源:浙江工人日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花卉、虫鸟、鱼藻及吉祥图案等,形制则有长方、多角、圆形、扇面等多种。观赏一番后,让我们顿时感受到自然的风
豫园扇文化艺术节举行
作者:暂无 来源:劳动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制扇至美”2016豫园扇文化艺术节,昨天起至23日在豫园商城黄金广场举行。活动的精髓除了扇文化市集外,还有丽云阁制扇传承人施正飞现场换扇面演绎。通过青年艺术家DIY创作交流平台,还可让消费者亲自感受制作背后的工匠精神,让大家在此互相交流、分享快乐。
“扇行天下”文化节豫园开幕
作者: 任翀  来源:解放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海派名家在活动现场作扇面画。邵剑平摄本报讯(记者任翀)昨天起至8月4日,2013“扇行天下”第十九届丽云阁扇文化节在豫园商城黄金广场精彩上演,并将于7月29日至8月11日在田子坊艺术中心、8月8日至
豫园艺术庙会开幕
作者: 周馨  来源:新民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今天上午,为期6天的2011豫园艺术庙会开幕,市民和游客不仅可以观赏扇子精品,亦可看书法名家现场“信手拈来”在扇面上写字作画。另外,有2000多年历史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缂丝的现场制作也让人大饱眼福。图为不少市民和游客都对汴绣的“下面”十分好奇本报记者周馨摄影报道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