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救亡之梦:蔡元培救国救世思想探析
作者: 李清聚  来源: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救国  互助论  救世  蔡元培 
描述:民国初期知识分子所面对的一个突出难题就是如何拯救国家危亡、改变社会现状。蔡元培在总结、吸收前人救亡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救亡策略,那就是以教育作为救国的途径、以美育作为救世的手段、以互助论作为建立
周恩来的留日历程与思想转变
作者: 笕徐行  来源:江淮文史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救国  少年时期  南开学校  东渡日本  毕业  读书  周恩来  日历 
描述:大江歌罢掉头东  周恩来少年时期就立下救国之志。他小学毕业时曾表达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宏愿。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的四年里,他品学兼优,更坚定了救国之心。1917年夏从南开学校毕业后,周恩来决定东渡日本继续求学。
蔡元培在读书与救国之间
作者:暂无 来源:颍州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蔡元培“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把北大从“官僚养成所”变成名副其实的中国最高学府。他于五四后提出的“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无疑开创了北大“读书”与“救国”并重的传统。在旁观者看来,蔡元培的一生,可备称述的事件不少:少为才子,以怪八股科试联捷,成进士,点翰林;戊戌事变后,在上海加盟光
蔡元培: 救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救国
作者:暂无 来源:阳江日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史飞翔作品1919年5月3日,徐世昌政府的外交委员长汪大燮,告以钱能训内阁密电命令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在丧权辱国的《凡尔赛和约》山东条款上签字,蔡元培立即将这一消息告知北大学生代表。于是,北京各校学生将原定于5月7日举行的爱国示威集会游行提前至5月4日爆发。当天下午,北大及北京各大专学校学生在
蔡元培:救国不忘读书, 读书不忘救国
作者:暂无 来源:靖江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燕居道古》的作者黄恽长期致力于江浙一带文化历史、风土人物的钩沉发掘,对于民国时期各个方面的掌故十分熟悉。该书讲述了众多民国人物鲜为人知的野史掌故,史料丰珍,评述简明,颇有风趣。作者书中所用材料均自旧书旧报纸中挖掘,有资料之独特性,文字能见他人之不能见,言他人之不能言。蔡元培推迟参加殿试的真实原因王
蔡元培的暗杀救国生涯
作者:暂无 来源:报刊荟萃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蔡元培的暗杀救国生涯
蔡元培的暗杀救国生涯
作者: 苌文  来源:报刊荟萃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立军起义  革命党  武装起义  杨笃  军国民教育会  惠州起义  革命生涯  中国教育会  革命形势  钟宪鬯 
描述:暗杀风潮 蔡元培曾说,自己自36岁开始革命,认为革命只有两途:一是暴动,一是暗杀。在革命生涯开始的这段时间,他选择的是暗杀。19世纪末20世纪初,戊戌变法的失败使得中国知识分子对温和改良失望,而庚子自立军起义、惠州起义的受挫又使得革命党对于大规模武装起义丧失信心。
蔡元培:教育救国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看历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母亲的教育 1868年,蔡元培出生于浙江绍兴。祖辈从商。11岁那年,父亲去世,家中并未留下多少积蓄。蔡母谢绝亲友捐助,典当自己的首饰,带领全家节俭度日。蔡母平日慎言,教子有方,从不怒骂,若子女犯错屡教不改,便用竹条打孩子的屁股和大腿,这样不会伤及孩子的骨头,也不像打头或脸,留下痕迹被人耻笑。1885年,蔡母患病,久未好转,蔡元培记得小时曾听说祖母大病时,七叔割下手臂上的肉与药混合一起,祖母服下后病愈,于是他为母治病心切,也割下左臂一小块肉,与药混合,让母亲服用。
蔡元培:教育救国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蓝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母亲的教育 在1868年,蔡元培出生于浙江绍兴。祖辈从商。11岁那年,父亲去世,家中并未留下多少积蓄。蔡母谢绝亲友捐助,典当自己的首饰,带领全家节俭度日。 蔡母平日慎言,教子有方,从不怒骂,若子女犯错屡教不改,便用竹条打孩子的屁股和大腿,这样不会伤及孩子的骨头,也不像打头或脸,留下痕迹被人耻笑。1885年,蔡母患病,久未好转,蔡元培记得小时曾听说祖母大病时,七叔割下手臂上的肉与药混合一起,祖母服下后病愈,于是他为母治病心切,也割下左臂一小块肉,与药混合,让母亲服用。
蔡元培的读书救国
作者: 史飞翔  来源:清远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名家风景蔡元培在《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一文中写道:“我对于学生运动,素有一种成见,以为学生在学校里面,应以求学为第一目的,不应有何等政治的组织。其有年在20岁以上者,对于组织有特殊兴趣者,可以个人资格参加政治团体,不必牵涉学校。所以民国七年夏间,北京各校学生,曾为外交问题,结队游行,向总统府请愿。当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