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精彩的上海博物馆门券
作者: 戎国荣 郭效文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旅游门券  上海印钞厂  中国古代艺术  陶瓷器  雕刻家具  艺术文物  上海博物馆  再现艺术  汉代铜镜  艺术特色 
描述:本报讯:上海博物馆收藏的百万件文物藏品中,有1.1万件上等级的珍藏是由800多位民间藏家捐赠的。其中太阳集团总裁叶肇夫捐出的春秋早期子仲姜盘,浙江实业银行董事长孙祥勉在海外以150万港币抢救回来的鎏金佛像,何东集团总裁何鸿章在香港以150万港币购得的春秋晚期吴王夫差盉等,都是近年来捐赠的。上海博物馆
透视“胡绳现象”
作者: 王文滋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胡绳现象  胡绳先生  晚年 
描述:胡绳先生晚年在思想上“回归自我”,在理论上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形成了一种奇异的“胡绳现象”。“胡绳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胡绳先生晚年在学术上的贡献表现在 :对中国近代史的整理 ;对中共党史研究的新突破 ;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阐释等方面。晚年的胡绳 ,无论是他的性情还是著作 ,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胡绳晚年学术思想述论
作者: 王文滋  来源: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学术大师  胡绳晚年  学术思想  “胡绳现象” 
描述:胡绳先生一生的思想分期 ,表现为早年实现自我、中年失落自我、晚年回归自我的三阶段历程。而胡绳晚年思想又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 979- 1 987年以前为前阶段 ,他的思想是被动地追随主流的形势
胡绳晚年论发展马克思主义
作者: 王文滋  来源:上海党史与党建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胡绳  社会主义生产力  和平与发展  卡夫丁峡谷  战争引起革命  资产阶级社会  阶级关系  社会阶层结构  战争与革命 
描述:胡绳晚年论发展马克思主义
胡绳关于早期社会主义论战的再评价
作者: 王文滋  来源:党史研究资料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胡绳  评价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中国  早期社会主义论战 
描述:胡绳关于早期社会主义论战的再评价
胡绳晚年关于近代史上的中国国民党的再评价
作者: 王文滋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胡绳  再评价  中国国民党 
描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胡绳先生对近代史上的中国国民党进行了再评述,提出了不少使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其要点有:国民党是个复杂的集团,不能笼统地讲是资产阶级政党;蒋介石不敢真正反帝,但在利用矛盾,保持半独立上比以往的统治者高明;国民党的"黄金时代"应是与中共的两次合作时期;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两大原因是没有真正发展资本主义和在农村无所作为;国民党能存在上百年的历史原因是在某些关键时刻能与时俱进,它体现于国民党在近代史上的三次转变。
胡绳晚年论近代史上的中国现代化问题
作者: 王文滋  来源: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胡绳  近代史研究  评议  现代化 
描述:胡绳先生晚年对近代以来的中国现代化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新意的观点。这些新观点包括 :重新客观评价了帝国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对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内涵作了新解 ,并在此基础上 ,对当时学术界存在的夸大洋务运动历史贡献的观点作了修正 ;对“五四”以后中国发展现代化的前提问题提出了新解 ,并对近代以来为中国发展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四代人进行了新的评价 ;就如何处理“现代化范式”与阶级分析观点和方法之关系提出了新观点。由于胡绳在中国学术界特殊的地位 ,他的言论对推动中国现代化研究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
胡绳晚年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作者: 王文滋  来源:上海党史与党建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革命任务  胡绳  卡夫丁峡谷  新民主主义理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  革命性质  过渡时期总路线  革命过程  中国历史发展  半殖民地半封建 
描述:胡绳晚年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胡绳晚年关于近代史上的中国国民党的再评价
作者: 王文滋  来源: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胡绳  中国国民党  蒋介石  历史评价  资产阶级政党  国共合作 
描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胡绳先生对近代史上的中国国民党进行了再评述,提出了不少使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其要点有:国民党是个复杂的集团,不能笼统地讲是资产阶级政党;蒋介石不敢真正反帝,但在利用矛盾,保持半独立上比以往的统治者高明;国民党的“黄金时代”应是与中共的两次合作时期;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两大原因是没有真正发展资本主义和在农村无的为;国民党能存在上百年的历史原因是在某些关键时刻能与时俱进,它体现于国民党在近代史上的三次转变。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