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元培时代北京大学治理的思想基础
-
作者:
张传泉 来源:兰台世界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北京大学 蔡元培 思想基础
-
描述:作为教育救国思潮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蔡元培和蒋梦麟先后出长北京大学,不仅把北大引上了现代大学的轨道,还使北大成为救亡图存的急先锋.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实施“教授治校”,鼓励学生开展社团活动.
-
政治与学术:蔡元培时代北京大学治理的历史起点
-
作者:
张传泉 来源:武陵学刊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学术 北京大学 蔡元培
-
描述:政治环境和学术生态是蔡元培时代北京大学治理的历史起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华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稳定和安宁,教育领域呈现出失序和混乱。恶劣的政治气候深刻影响着教育环境,北京大学缺乏良好的学术风气,学生求学多抱有功利目的。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后,积极延聘人才,充分发挥教授在治学和治校方面的作用,打破了受政治影响的学术困境和官僚体制,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开风气之先。
-
在豫园寻找武康石
-
作者:暂无 来源:德清新闻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豫园大假山。右下小亭为鱼乐榭,中上小亭为望江亭,眼前大片黄色大石即为武康黄石我虽多次到上海,也去过城隍庙,然豫园一直没有进去。以前,我感到,进不进豫园倒不是一件必须的事情,因为江南园林无非就是
-
[0图]鲁迅传
-
作者:
许寿裳 来源: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鲁迅 1881 传记 1936
-
描述:本书收录了《亡友鲁迅印象记》和《我所认识的鲁迅》等许寿裳关于鲁迅的一系列文章。内容包括剪辫;屈原和鲁迅;杂谈名人;仙台学医;从章先生学;入京和北上;整理古籍和古碑等。
-
郑怀贤与周恩来的武医情缘
-
作者:
晓盼 来源:武当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医骨伤科 七八 孙禄堂 中央军校 戳脚 杜月笙 郑怀 成都体育医院 李洱 李井泉
-
描述:一、"武医宗师"郑怀贤郑怀贤,1879年生,河北安新人。中国闻名中医骨伤科专家、武术家、教授。1907年被当地"飞叉大王"李洱庆收为弟子,学飞叉,兼学得一手接骨、捏腰好本领。历时七八载,已成为有名
-
[0图]蔡元培画传
-
作者:
程斯辉 肖全民 来源: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1940 蔡元培 传记 1868 画册
-
描述:本书以画传这一新颖生动、直观可见的形式,对“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近代著名教育家、民主革命家蔡元培做全面介绍,记述了他始终信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念等。
-
[0图]现代大学校长文丛 蔡元培卷
-
作者:
朱清时 李传玺 来源: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文集 高等教育 中国
-
描述:中国的现代大学肇始于民国,许多大学校长留下了思想深邃、洞烛幽微的文字。即使在今天看来,这些文字仍然具有相当程度的现实意义和启示意义。本书收录了现代著名教育家及大学校长竺可桢专论教育的散文、随笔、演讲录等,这些文字展现了他独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及教育实践。
-
[0图]图本鲁迅传
-
作者:
高旭东 葛涛 来源:长春:长春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鲁迅 1881 传记 1936
-
描述:本书以文学笔法记叙了中国现代作家鲁迅的一生。全书图文并茂,以丰富的文字资料和珍贵图片为基础,从一位专业研究者的视角出发,生动而细致地描述了鲁迅的人生经历和创作生涯,也探寻了鲁迅的学术思想与政治理念。该书文笔细腻,广泛征引了传主的相关研究资料,特别注重最新出版资料的研究,是目前国内一部面向大众读者的了解鲁迅一生的优秀读物。
-
[0图]蔡元培传
-
作者:
李克 来源: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1940 蔡元培 传记 1867
-
描述:辛亥革命成功后的中国政坛变幻莫测,身为革命元老的蔡元培没有迷失在政治洪流中,而是袒露出学人本色,主领中国的教育界,践行“教育救国”的理念,力图从精神上改造中国人,从根本上促成民族的强大。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以来,他推行的高等教育改革使得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其影响已远远超出了教育领域,可谓我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
浅析陶菊隐新闻传播的文学价值——以《吴佩孚将军传》为例
-
作者:
周微 来源:传播与版权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价值 史学家 写作技巧 陶菊隐 《吴佩孚将军传》 活词典
-
描述:《吴佩孚将军传》是陶菊隐代表作之一,通过书中全景式的写作、传神的心理描写和客观公正的史料记载,可探究陶菊隐的文学家、史学家、社交家、北洋军阀“活词典”等多重身份,也有助于进一步认清陶菊隐著作的史学和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