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 民有所需 我有所为——上海市卢湾区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介
作者:暂无 来源:社区卫生保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卫生先进单位  规范化培训  市卫生局  上海市卢湾区  社区教学基地  街道  文明单位 
描述: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处卢湾区西北部,毗邻繁华的淮海路商业街,是上海市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连续多年被评为上海市卫生系统文明单位,上海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2007年义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
一代宗师蔡元培
作者: 《成功教育版》辑中心  来源:成功(教育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思想自由  学术  北京大学  新校长  校工  姿态  新教育体制  蔡元培  北大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描述:1917年初的一天,国立北京大学的校工们列队站在校门口迎接他们新上任的校长,但出人意料的是,新校长向校工们脱帽,不是以“老爷”的傲慢姿态,而是以一名平民的质朴姿态走
继承赵朴初居士的精神,将中国佛教的事业推向前进
作者:暂无 来源:佛学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佛教协会  赵朴初  社会主义社会  事业  爱国爱教  中国佛教界  相适应  居士  社会主义现代化  精神 
描述:今年是中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为中国佛教事业做出卓越功勋的居士、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先生诞辰100周年。回顾赵朴初居士一生走过的道路,他怀着炽热的爱国爱教的精神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担任中国佛教协会领导近50年的过程中遵照党和国家的各项宗
弘扬朴老精神 做好教务丁作——纪念赵朴初居士诞辰100周年
作者: 倪强  来源:法音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佛教协会  赵朴初  纪念  诞辰100周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务工作  居士  精神 
描述:学习和弘扬朴老精神对做好教务工作、建设和谐佛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均有重要意义。现就这一问题谈点学习体会,做为对朴老的学习与缅怀。[第一段]
精神与品格——“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研究展”在上海美术馆展出
作者:暂无 来源:今日上海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品格  管理局  广播影视  中国油画学会  中国当代  上海美术馆  写实  精神 
描述:由中国油画学会和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主办的“精神与品格——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研究展”经过两年的精心筹备,于2006年12月29日在上海美术馆拉开帷幕。
让“好八连”的精神永驻人间——“南京路上好八连”先进事迹在桐城展览纪实
作者: 王际明  来源:图书馆工作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南京路上好八连”  桐城市  市委常委  图片展览  先进事迹  城市图书馆  政协副主席  精神 
描述:艳阳高照,紫气东来。以“飘扬的旗帜,时代的楷模”为主题的“南京路上好八连”先进事迹大型图片展览于2007年11月6日走进桐城,在桐城市图书馆新馆大楼一楼多功能厅展出。上午9时许,展览开幕式隆重举行
赵朴初的佛教精神
作者: 李家振  来源:世纪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缘起  佛教精神  佛教协会  赵朴初  理解  佛教文化  毛泽东  周培源  泰戈尔  世界和平 
描述:赵朴初先生生于1907年,到今年整整一百年。一百年为一个世纪,《世纪》是中央文史研究馆、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共同主办的文史纪实类期刊,在以"世纪"命名的刊物上写一篇纪念他一百年诞辰的文章自有特别的意义。
何香凝少年艺术中心昨成立
作者:暂无 来源:信息时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艺术中心开幕,小艺术家挥毫。陈文杰杜翠摄时报讯(记者黎咏芝通讯员王光琰彭淑芳吴绮云)荔湾区何香凝少年艺术中心昨日成立,由广州粤剧团团长倪惠英出任荣誉校长,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卢有光等多位艺术家担任顾问。据了解,今后在中心及相关学校获“小艺术家”称号的学生,有望取得荔湾区省一级学校艺术特长生资格或特长生推
何香凝少年艺术中心成立
作者: 任磊斌 杨柳 齐俊桥 彭淑芳  来源:新快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新快报讯(记者任磊斌实习生杨柳通讯员齐俊桥彭淑芳)昨日,荔湾区何香凝少年艺术中心正式成立。据荔湾区教育局介绍,荔湾区何香凝少年艺术中心采取“一体多点”的建构模式,以区少年宫为主体阵地,下设23个艺术教育基地(均为区内小学),每个教育基地以一项或几项艺术活动见长,如何香凝纪念学校主要培训孩子们的书画,
宋文华:传承“老码头”精神
作者:暂无 来源:大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大连市第四届十大杰出(优秀)进城务工青年”候选人【人物导读】港湾里停泊着巨大的货轮,码头上耸立着三十多米高的门吊,道线上是运输粮食的铁路专用车——宋文华从钢铁的世界里走来,他的沉稳和智慧,给这片越来越被机械主导的港区保留着人的价值。这是一位从事装卸生产20年的“老码头”。20年前,他见证了大连港老
上页 1 2 ... 6 7 8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