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城市文化广场设计所涉及的问题
作者: 邢作林  来源:南北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场设计  城市文化  问题 
描述:城市设计所涉及的领域很广泛,从整体城市到局部的地域、到细部处理都包含着城市设计的内容,如城市空间设计、文化广场设计、公园设计、建筑设计、细部设计、社区中心设计等等.不同的设计对象有着不同的设计要求及内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注重城市整体性环境,优化城市环境质量.本文正是从这一点出发,介绍城市中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城市文化广场的布局选择应注重公众的可达性及吸引力,环境品质的开发与协调,其数量、面积大小、分布位置也取决于城市的性质与规划构思.
某文化广场性能化防火设计及其关键问题研究
作者: 吕锋  来源:武警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性能化设计  消防  火灾风险评估  火灾模拟 
描述:地下空间的广泛开发利用给防火安全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现有的处方式建筑防火规范严重滞后于现代建筑对消防设计的要求。结合杭州波浪文化广场具体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利用火灾模拟和火灾安全工程学进行火灾风险
论战前李烈钧在抗日问题上的思想转变
作者: 王英维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府  抗日  蒋介石  思想转变  李烈钧 
描述:1931年12月日军进攻锦州,李烈钧在抗日问题上对蒋介石及其政府的态度,经历了由批评到期待再到支持的过程。长城抗战失败的结果,使李烈钧认识到团结方能抗战,并且政府得有整个作战计划,为此国民党人只能团结在有实权的蒋介石周围。
关于陕西城镇文化广场的命名问题
作者: 赵东  来源:西安社会科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底蕴  命名  陕西城镇文化广场 
描述:当前,陕西许多城镇文化广场命名存在问题。陕西城镇文化广场命名的基本原则是:富有文化内涵;名实相副;突出、浓缩当地文化资源;广泛性参与。陕西城镇文化广场命名的主要方法是:与城镇名称重合;从城镇名称引申;利用当地历史文化名人;利用当地名山大川;以当地特产命名。
关于李烈钧与察哈尔抗战的几个问题
作者: 王英维  来源: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寨哈尔抗战  蒋介石  冯玉祥  李烈钧 
描述:在察哈尔抗战期间,李烈钧支持冯玉祥领导抗日,却不支持其对内反蒋反政府;支持冯玉祥抗日的同时,对政府抗日也表示理解,对蒋介石也有称许,这时他没有参与冯玉祥的反蒋反政府活动;李烈钧调解蒋冯关系的方案,是在政府指导的框架之下,而不是脱离政府,或是反政府.在这一事件的和平解决中,他出力较多,影响甚大,功不可没.
关于李烈钧与察哈尔抗战的几个问题
作者: 王英维  来源:井冈山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蒋介石  冯玉祥  察哈尔抗战  李烈钧 
描述:汉语方位词的最基本用法是表处所方位,在古典文献中,方位词对称使用现象突出,如刘向的《说苑》,其功能突破了方位词的基本用法,而具有了夸饰作用、隐喻作用、虚化作用。本文就《说苑》一书方位词对称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对其修辞现象进行了文化分析,指出这是缘于中华民族文化、思维、习俗、生存环境等的长期影响,也是说写者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而有意识运用的一种语言技巧。
北京政府与苏俄代表越飞的交涉―关於外蒙问题
作者: 樊明方  来源:中国边政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北京政府与苏俄代表越飞的交涉―关於外蒙问题
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的美学诉求
作者: 蓝霞 陈其射  来源:太原大学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形式美  美学诉求  音乐美  内容美 
描述:黎锦晖是上个世纪儿童歌舞剧的创始人,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其儿童歌舞音乐的评价仍存有争议.因此,重拾历史遗留问题,将其抽象到音乐美学的高度来分析问题,是十分有必要和有意义的.本文结合黎锦晖的儿童音乐
毛泽东为何赏识柯庆施
作者:暂无 来源:作家文摘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毛主席的好学生”谈到柯庆施,胡耀邦伯伯对这位“毛主席的好学生”有相当的了解,也有自己的评价。耀邦伯伯告诉我,党的传统是不应该突出个人的,中共八大会议上,大家都反对个人迷信。这个决议我们都举手同意,主席也同意了。1958年3月召开的成都会议上,时任上海市委主要负责人的柯庆施语惊四座:“相信毛主席要相
从“黎锦晖现象”谈中国儿童文学研究
作者: 陈恩黎  来源:中国儿童文化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多元文化  黎锦晖现象  儿童文学  独立批评 
描述: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的"黎锦晖现象"至今还在衍生新的内容,随着音乐界对黎锦晖创作的"时代曲"的重新评价,一段先锋文化与常态文化尖锐对峙的历史再度引发思考。对中国儿童文学而言,这段历史构建了其作为
上页 1 2 ... 4 5 6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