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老码头纪事
-
作者:暂无 来源:西部时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重庆位于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自古以来就是西南地区的水运枢纽。船只多,码头也多,鼎盛期除江北、南岸有10多个外,老城区则有30个。其中长江一侧13个,嘉陵江一侧17个。码头均有传统分工,泊位只向专门
-
重庆老码头纪事
-
作者:暂无 来源:重庆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百里柳江由西向东流淌,在柳州城区绕出一段漂亮的“U”型弧线。这段弧线不仅给柳州带来独特的山水地貌,也奠定了柳州“桂中商埠”的基础。“U”型弧线底部的柳江两岸,自古以来便形成诸多码头。南来北往的货物走水运而来,在这里起岸或中转,造就了最初的繁华。如今,这些码头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但它们给周边带来的商埠
-
周公馆 曾家岩50号的传奇
-
作者:
冬瓜 来源:中华民居(中旬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军事委员会 邓颖超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党 重庆 周恩来 中国共产党 中共中央南方局 周公 国共合作
-
描述:沿着渝中区中山四路走到尽头,便能看见一尊周恩来总理的铜像,铜像的背后就是赫赫有名的周公馆,这是一栋带有大小两个天井的砖木结构、两楼一底、中西合璧式的建筑。一扇双开的小门就是小楼的入口,门旁的墙壁上用白灰写着"曾家岩50号",进入小楼,局促的空间布局显得压抑,如果不是事先知道关于这栋楼的些许故事,你根本无法将这栋低矮小楼与它曾经的经历联系起来。或许,从周恩来入住这栋小楼的那天开始,曾家岩50号就已经注定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永不磨灭的丰迹。
-
我与《新华日报》社长潘梓年的交往
-
作者:
鲁鋆 来源:湖北文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华日报 公务人员 国民党 交往 部队 宜昌 重庆 国共两党 社长 集团军
-
描述:认识的经过和最初联系1939年10月,当时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已逾两年,我在宜昌任荆宜师管区第三团中尉连附。一次参加宜昌警备司令部主持的"国父"纪念周,当时宜昌所有党、政、军各界的官佐和公务人员均参加,在会场上我与列队邻近的宜昌第一区署区员张传心相识。
-
[0图]平民教育家 陶行知
-
作者:
唐澜波 来源: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1891 陶行知 传记 1946
-
描述:本书全面介绍了陶行知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的过程,并对他“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教育主张进行了重点介绍。全书赞扬了陶行知在旧中国教育体制下,如何革新思想、革新教育,并取得教育史上奇迹的艰难过程。
-
李公朴和陶行知
-
作者:
赵玉泉 金明德 来源:常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李公朴和陶行知共同创办“社会大学”。图为该校校刊和李公朴题词。赵玉泉话说1930年底,李公朴从美国回到可爱的祖国南京。南京是国民党政府的首都,是当时中国官僚社会的一个缩影。李公朴在南京住了一年多时间,国民党政府的贪污腐败和糜烂腐朽的官僚政治生活使他感到窒息,他立志“誓不为官”。为此,他准备离开南京到
-
客家文化广场“落户”盘龙镇
-
作者:
侯正康 来源:乡镇论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广场 民间艺人 客家人 生产生活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文化 保护项目 客家文化
-
描述:重庆市最大的客家方言岛荣昌县盘龙镇,总人口8.3万,其中客家人就有4万左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的民间文化.如已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荣昌夏布编织技艺等。图为民间艺人正在雕刻客家文化图案。
-
在历史影像中读龚澎
-
作者:
罗海岩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后奔赴延安,曾任八路军总司令部秘书。后调任重庆《新华日报》任记者、中共驻重庆代表团秘书。 在重庆的数年中,她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作为我党第一位新闻发言人,有力申张了中共的正义主张。 龚澎缜密的思维
-
董竹君:冲决网罗的一颗珍珠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方早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董竹君唐小兵1918年的春天,上海锦江饭店的创办人董竹君来到其夫君夏之时的老家重庆合江,董出身上海洋车夫家庭,被迫沦为青楼卖唱女,结识革命党人夏之时后跳出火坑,去往日本留学接受新思潮和新观念,本以
-
记忆的碎屑--我与柯灵的一段"笔战"
-
作者:
黄裳 来源:书摘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记忆 梅兰芳 柯灵 黄裳 《文汇报》 《开卷》 40年代
-
描述:《开卷》九卷五期有古剑《柯灵的信和诗》一文。“附识”中有涉及我的两段话,有云:“40年代中期,他(柯灵)任上海《文汇报》主笔和副刊主任,斯时,黄裳从重庆返沪,柯灵赏识其博杂,拉入《文汇报》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