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0图]陶行知先生纪念集
作者: 陶行知先生纪念委员会辑  来源: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学科  纪念文集  陶行知 
描述:陶行知先生纪念集
徐铸成谈钱穆先生
作者: 罗义俊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文  徐铸成  学校流  学潮  舍监  住所  新亚书院  港台  《文汇报》  江宁 
描述:1986年我调查国学大师钱穆宾四先生的生平软事,获悉徐铸(成)老是宾四先生执教无锡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时的学生.于是在9月21日到上海南京西路江宁大厦他家访问,请他谈宾四先生的事. 徐铸老是1957
在欢迎赵朴初先生宴会上的讲话
作者: 田泽康三郎 何燕生  来源:法音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赵朴初  桥梁  宗教思想  宗教徒  普林斯顿  中国  当今世界  日本  委员会  宴会 
描述:尊敬的赵朴初先生和随行朋友们: 在“日中友好宗教者恳话会”成立二十五周年之际,赵朴初先生一行访问我国,我们“世宗和”日本委员会愿借此良机,表达我们的欢迎之情,今特在此设便宴。承蒙光临,不胜荣幸。此次
革命者与艺术家:何香凝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纪念
作者: 李湜  来源:美术杂志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富商  革命者  廖仲恺  大家闺秀  何香凝  周年纪念  女子大学  画笔  艺术家  革命斗争 
描述:何香凝(1879——1972)是中国国民党革命派的杰出代表廖仲恺的夫人。她出身于封建的富商之家,秉性虽淡泊,却颇具反抗精神。作为大家闺秀的她,自幼不缠足,同廖仲恺结婚后,冲出封建家庭,到日本目白女子大学博物科学习,并加入革命组织“同盟会”。从此,她始终站在反殖民、反封建斗争的最前列,并为革命需要,拿起画笔,并为革命奔忙而几度放下画笔。她的绘画创作始终是与中国近、现代的革命和建设紧密相联的,她以手中的画笔创
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的艺术经验:纪念黎锦晖先生诞生100周年
作者: 孙继南  来源: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经验  中国乐坛  创作道路  神仙妹妹  麻雀与小孩  黎锦晖  沈心工  小小画家  银绞丝  歌舞音乐 
描述:黎锦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中国乐坛上有较大影响的歌曲作家之一,他为孩子们谱写的诸如《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葡萄仙子》以及《可怜的秋香》、《寒衣曲》等儿童歌舞剧和歌舞表演曲体裁的作品,从二十年代起即风行全国,给青少年以“美”的教育和熏陶,并在中国儿童歌舞音乐方面开一代乐风,影响深远。同时,黎锦晖一生所经历的创作道路又是曲折复杂的,在他的创作实践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
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的艺术经验(纪念黎锦晖先生诞生100周年)
作者: 孙继南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 音乐、舞蹈研究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音乐作品  口语化  艺术经验  儿童心理  麻雀  黎锦晖  儿童歌舞剧  作品题材  歌曲  歌舞音乐 
描述:黎锦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中国乐坛上有较大影响的歌曲作家之一,他为孩子们谱写的诸如《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葡萄仙子》以及《可怜的秋香》、《寒衣曲》等儿童歌舞剧和歌舞表演曲体裁的作品,从二十年代起即风行全国,给青少年以“美”的教育和熏陶,并在中国儿童歌舞音乐方面开一代乐风,影响深远。同时,黎锦晖一生所经历的创作道路又是曲折复杂的,在他的创作实践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
广场的语义:评绍兴鲁迅文化广场
作者: 沈福煦  来源:时代建筑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场  文化广场  评价  绍兴市 
描述:”,研究或评论一个形象,首先应当分出它的语义层次,然后逐一分析。最后,象文章一样作通篇的品评。绍兴鲁迅文化广场从语义学的角度来认识,我以为是个很好的作品。
[0图]陶行知与湘湖师范
作者: 萧凌 上海湘湖师范校友会  来源: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师范学校  乡村教育 
描述:本书为纪念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00周年和湘湖师范建校63周年文集。
喜读肖克、胡绳同志诗作
作者: 刘白羽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沙滩银闸忆旧游,挥斥古今负壮猷,履霜坚冰人未老,天风海浪自悠悠。——任继愈这首诗是任继愈先生与大学同窗胡绳先生共怀昔日往事时的唱和之作,磅礴之气跃然纸上。在给女儿任远的信中,老人曾写道:“读点历史
赵朴初两游眉山三苏祠
作者: 张忠全  来源:民主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赵朴初  洪武年间  庄重典雅  质朴自然  社会经济发展  馆藏文物  诗碑  眉州  树葱  三苏祠 
描述:书写陆游的诗时,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有关方面负责人想到了赵朴初先生,并赓即派人前往北京请赵朴老书写。也许有人要问,为啥会想到请赵朴老呢?那是因为近年来赵朴初先生曾两次路过眉山,游览苏东坡的故居三苏祠,并留有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