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董竹君的前半生
作者: 侯远思  来源:人民政协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在1936年11月26日到12月4日的《大公报》上海版《上海职业妇女访问记》专栏中,连续刊登了一份专访,采访对象就是锦江小餐川菜馆的老板,名叫董竹君。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1900年,她出生于上海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是拉黄包车的车夫,母亲是保姆,终日劳作,却不得温饱。因为父亲生病,全家生活困难
董竹君的育儿经
作者:暂无 来源:城乡导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董竹君是一位传奇人物,这位活到百岁的世纪老人原是上海贫民区里一个黄包车夫的女儿,被迫沦为青楼卖唱,后来自己设法逃出火坑成为督军夫人。可她不堪忍受封建家庭和夫权统治,带着四个女儿再次冲出樊笼开创新的人生。历经艰难险阻,她成为了上海锦江饭店的女老板,为地下党组织做了许多工作。1951年,她率先把价值几千
董竹君为爱情开三个条件
作者:暂无 来源:生活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幼时贫困一见倾心萧萧董竹君,饮誉海内外的锦江饭店的创始人,中国最早的女企业家。幼时贫困董竹君的家庭十分贫穷。其父在上海拉黄包车,母亲李氏给富人家当“粗做”娘姨,一家人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艰辛日子
海派舞剧《周璇》昨晚惊艳金城
作者:暂无 来源:科技鑫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的石库门、咯吱作响的木阁楼、做旧的电影海报、奔跑着的报童、卖花女、黄包车夫……昨晚8时,海派舞剧在金城大
海派文化庙会亮相豫园
作者:暂无 来源:解放日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部分游客买了栀子花、坐上黄包车,感受上海老克勒生活乐趣。本报记者邵剑平摄本报记者吴卫群一年一度的豫园中国日(节)·上海印象海派文化庙会,昨天在豫园中心广场开幕,庙会重现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的生活
豫园中国日 海派庙会忙(附照片)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文汇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右图:文化庙会现场还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上海。傅国林摄本报讯(记者陈惟)红瓦屋顶、清水砖墙、老虎窗、过街楼,卖花姑娘“栀子花,白兰花”亲切诱人的叫卖声、货郎担招徕生意南腔北调的吆喝声,身穿白背心、黑马裤的黄包车夫,擦皮鞋的“小把戏”,昨天起举行的豫园中国日(节)·上海印象海派文化庙会恍若穿越“时空
《知音号》再现百年前老码头
作者:暂无 来源:长江商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长江商报消息吊机、水塔、货箱、搬运工元素真实还原本报讯(记者陈妮希通讯员江朝)长江漂移式多维体验剧《知音号》开演在即,昨日,记者了解到,其同步配套工程已接近尾声,剧船同名的《知音号》将与黄包车
《知音号》再现百年前 老码头经典元素
作者:暂无 来源:长江日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王东方通讯员江朝)长江漂移式多维体验剧《知音号》开演在即,昨日,记者从武汉朝宗文旅获悉,其同步配套工程已接近尾声,剧船同名的《知音号》将与黄包车、搬运工、货箱、吊机等怀旧元素相互辉映
1901年的南京路什么样?
作者:暂无 来源:解放日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拍摄于1901年的《上海南京路》影像截图。(资料)本报讯(记者施晨露)110多年前的上海南京路是什么样?英国记者乔·罗森塔尔拍摄于1901年的黑白无声影像资料显示,街上人来人往,人力黄包车、三轮车、手推车、自行车不时从镜头前穿过,有穿着马褂的中国人,也有外国巡捕和西方人,街边伫立着洋行、商店。前天晚
董竹君的少城十年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东胜街生活了十年。 东胜街的娴雅主妇 董竹君之父性格耿直自尊,拉黄包车。母亲勤俭能干。父母虽穷,但是还是把她送到了私塾中念书。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