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
按年份分组
2017(2)
2016(6)
2009(1)
按来源分组
博览群书(1)
文学评论(1)
红岩春秋(1)
语文学习(1)
时代报告(1)
当代作家评论(1)
文史精华(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
天涯(1)
相关搜索词
聂绀弩的“鲁迅体”
作者: 孙郁  来源:天涯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鲁迅思想  当代文学  散文  中国  聂绀弩 
描述:鲁迅晚年有几个小友,在那时候还没有什么名气,但后来念及导师的友情,一直不忘的是对鲁迅思想的呼应.他们经历的命运都很曲折,那些都是鲁迅也未曾料到的存在.在极其艰苦的时候,自我的扭曲伴随其间,细想起来,血液里有鲁迅的因子,在文章与气韵上衔接了一个重要的传统.缘于此,在社会环境日趋复杂的时期,众人坚守的绿地,智性得到了生长.
非文章的“文章”——鲁迅与现代文学观念的转型
作者: 孙郁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体  词章  文章  鲁迅 
描述:与胡适的文学观念不同,鲁迅的写作颠覆了秩序化的词章理念,用小说家思维为文,形成了非文章的“文章”。整理国故与翻译实践刺激了对母语潜能的发现,在多维结构里达到一腔多调、一影多形的审美效果。鲁迅扭转了《新青年》同人写作的线性逻辑的文风,将新文学引向超越感觉阈限的审美之途。
从鲁迅手稿看鲁迅
作者: 孙郁  来源:文史精华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恋  鲁迅  手稿  小说集  外文版 
描述:鲁迅绝无文人的自恋鲁迅身边的朋友,都发现他是一个不自恋的人.凡关于自己的优长,不太爱表白.比如几次应邀给自己的外文版小说集写自传,一般不超过1500字,开笔不久便急急收尾.他常常怀疑自己的价值,作品且不说,像手稿等物,随手弃之,以为不足为道.北京时期的墨迹,我们可看的已经不多,已不知散落在何方.直到晚年,他还拿着手稿裹油条,外人看了很觉可惜.要不是有人提醒许广平保留它们,也许我们真的看不到多少遗墨了.
草根语境里的鲁迅
作者: 孙郁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传播史  林贤治  鲁迅研究  左翼作家  白影  鲁迅精神  萧红  《呼兰河传》  院派  陈丹青 
描述:鲁迅传播史中的草根性语境,从来没有间断过。这些年间,林贤治的《人间鲁迅》、陈丹青的《笑谈大先生》、刘春杰的《私想鲁迅》、李静《大先生》等作品问世,民间对于鲁迅的讲述,与学界的话语所说在不同的轨道上的。来自非学院派的声音构成了鲁迅研究的另一道奇观,乃至影响力一时超出学者们的文字。这使我想起鲁迅思想的最初传播,也都是在社会的边缘角落。他的文字在读者间的反应,也以草根性为多。那是原生态的表达
鲁迅的“暗功夫”
作者: 孙郁  来源:时代报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编者:2016年是鲁迅逝世80周年。毛泽东说,鲁迅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而德国汉学家顾彬曾说“中国当代文学大部分是垃圾”,可他对鲁迅独具青眼,誉鲁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鲁迅的成就,与他是个杂家有关。刘思源先生说那是“暗功夫”,是知人之论。而这功夫之一,乃美术鉴赏与研究。其内在的因素给鲁迅文字的支撑力,是不可小视的。一我们有时候阅读鲁迅的文本,有种
略谈鲁迅的文章观念
作者: 孙郁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近代以来,汉语表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以为文章的格局多样化了.其中有两条道路给人以深的印象.一是雅正的文章,二是反文章的文章.前者受英国、日本随笔和明代作品影响,后者来自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暗示.周作人、汪曾祺、张中行等人属于前者,鲁迅属于后者.因为前者的势力范围广大,文章自然成了人们效仿的对象.中学语文教学要普及的,就是这样的文章理念.但用这个理念去解析鲁迅的文章,则不得要领的时候居多.所以,理解鲁迅,梳理其思想来源与审美特性,则显得异常重要.
《鲁迅遗风录》
作者: 孙郁  来源:红岩春秋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鲁迅是谁,不同时期的描述不同。在各自的表述间,有时仿佛在讲不同的人。他的不幸在于,死后一方面不断被简化地陈述,一方面被封闭性处理,结果都腰斩了其思想的要义。2016年,鲁迅离开我们整整80周年。在这80年的纷乱世事变迁中,其实,先生一直都在,他的精神、著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然而我们当下所看到的鲁迅已未必是80年前那个有血有肉且
文学批评史中的鲁迅遗产
作者: 孙郁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章学  政治生活  文化经典  文学形态  审美范畴  锈色  文学批评史  萧红  鲁迅文学  审美范式 
描述:中国古代有自己特别的文学批评传统,审美范畴是自成体系的。现代以来,文学形态发生变化,从文章学层面剥离开来,传统的审美范式渐显锈色。批评的内涵与功能开始与复杂的文化语境联系在一起,西学的因素加大。鲁迅留学日本的时候,对于文学的判断方式,既有《文心雕龙》的片影,也有章太炎文章学的痕迹。重要的是,
蔡元培的眼光
作者: 孙郁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尼采  鲁迅  灵感  绍兴  人物画  蔡元培  作品  版画  沉静  意象 
描述:赵延年的版画,是有绍兴的古风的。他从鲁迅那里得到灵感,不安与沉静中是滚滚的情思。我在多年前,和友人一起搞过一次《赵延年版画展》,对他略有了解。他似乎不喜欢花鸟草虫那类作品,专注于人物画,在描摹心灵上有一套本领。中国的版画有哲学与诗的意蕴者不多,他的作品总让我想起尼采的诗和独语,加之鲁迅《野草》的意象,说起来意味深长。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