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2)
期刊(1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3)
风景名胜 (13)
黄浦文化 (3)
名人故居 (3)
按年份分组
2017(4)
2016(1)
2015(4)
2014(1)
2013(2)
2012(1)
2010(2)
2009(3)
2008(2)
2007(2)
2006(2)
2005(2)
2004(2)
2003(4)
1986(2)
1982(1)
1979(2)
1965(1)
1963(2)
1962(1)
1959(1)
按来源分组
中国青年报(42)
相关搜索词
蔡元培比冯友兰“老实”?
作者: 张弘  来源:中国青年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在西方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大学作为产生学术新思想的发源地,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近800年的历史里,它经历了多次的蜕变和重生,直接形成了现代大学的模式。四卷本的《欧洲大学史》立体地再现了这一过程。在阅读《欧洲大学史》之前,我曾翻阅过一本北大前工作人员的著作。其中提到,冯友兰认为,应该把北大的历史往前推
谈北大精神,不要张口就是蔡元培
作者: 王润茜  来源:中国青年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在香港报纸刊登了《香港人,忍够了》广告后,“忍够了”红遍网络,有北大同学一时手痒,做了海报一张,上书六个大字:北大人,忍够了。海报上还写着:你愿意有点破事就听到“北大已经不是过去的北大”了么?“北大已经不是过去的北大了。”北大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这句话被广泛转载,并伴以对蔡元培、胡适时代的怀旧。这句
胡政之:报人逝,报纸亡矣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青年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胡政之(1889~1949)名霖,字政之,以字行。四川成都人。新记《大公报》创办人之一,任总经理兼副总编辑。青年查良镛站在报馆宿舍门口,看着胡政之一步一步走下斜坡。他问:“胡先生,你就会回来吗?”胡回答:“就会回来。”说完淡淡一笑。在这笑容中,查良镛看到了一种凄然的神色,于是立在门口呆了许久。《大公
黄自:芳华留不住
作者: 张伟  来源:中国青年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川沙(今属于上海市)人。音乐家,曾任教国立上海音专。淞沪战役后,黄自回到了上海的校园。园中盛开的玫瑰,因为战火枯萎。他把这一切,写进了歌里,歌名《玫瑰三愿》。“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歌词随着他的音乐传唱
周祥生:从黑车司机到“的士大王”
作者: 林天宏  来源:中国青年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周祥生(1895~1974)浙江定海人,祥生出租车公司创始人。一个在马路上拉黑活的“黑车司机”,日后成为行业公认的“出租车大王”。这事儿在刚发生过上海黑车“钓鱼”执法的中国,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然而历史就是这样的巧合与吊诡。时光倒流80年,在1929年的上海,有一个名叫周祥生的黑车司机,在短短数
柯灵老人与《万象》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青年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我虽然在上海长大,却不大熟悉《万象》。“孤岛”时期我还小,而且出身贫寒,周围没有懂得文化的人,因而从不知《万象》其名。抗战胜利后,有一次帮助人家打扫屋子,找到一些破旧的《万象》,似懂非懂地读了一些。以后,常常帮助在上海的地下党员做勤杂工,为他们买书报,才开始较多知道这个杂志,但那时《万象》似乎已经不
周总理在北京天文馆(一九五七年,附一九七九年一月赵朴初为照像题词)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青年报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周总理在北京天文馆(一九五七年,附一九七九年一月赵朴初为照像题词)
回忆我的父亲林伯渠
作者: 林利  来源:中国青年报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回忆我的父亲林伯渠
象普通人那样自立于人生-访林伯渠之子邓苏生〔赣州中级人民法院工作〕
作者: 黄国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象普通人那样自立于人生-访林伯渠之子邓苏生〔赣州中级人民法院工作〕
永远的丰碑:林伯渠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青年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1945年3月28日,毛泽东、朱德及党中央、西北局、边区政府负责人亲临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在这里向一位“自辛亥以来……总是站在革命的最前线”的“革命老战士”的六十寿辰表达了最真诚的祝贺。这位老战士,就是正逢虚龄六十,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的林伯渠。林伯渠,原名林祖涵,湖南临澧人,1886年3月2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