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2)
风景名胜 (2)
按年份分组
2017(1)
2016(2)
2015(1)
2014(1)
2012(1)
2010(2)
2008(16)
按来源分组
山东商报(24)
相关搜索词
乔冠华与龚澎
作者:暂无 来源:山东商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紧急会议结束后,母亲与同事们立即分头行动起来,他们想尽一切办法与自己熟悉的记者和外国朋友联系上。此刻重庆到处是特务和盯梢的尾巴。外国记者站的门口日夜都有人严密把守着,谁也别想蒙混过关。尽管如此,母亲总有办法向他们传递信息,进不去就设法把外国记者约出来见面,通过他们带进去解放区的宣传品。母亲还和王炳南
乔冠华与龚澎
作者:暂无 来源:山东商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姥姥重男轻女,特别喜欢男孩子。可偏偏她的女儿们都精明能干,所以,她就把女孩按男孩排名称呼,舅舅的孩子们用上海话称呼大姨和母亲为“大伯伯”“二伯伯”。后来有人把龚家的四个女儿称为“最后的闺秀”。从横滨到广东母亲从她生命的第一天起,就与家人避难海外奔走四方,这似乎是预示了她的未来,将要在复杂动荡的国际国
乔冠华与龚澎
作者:暂无 来源:山东商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姥姥的另一位堂姐徐宗汉是黄兴的夫人。1907年徐宗汉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加入了同盟会,后受命回国秘密组建了广州同盟分会,并带动家人也参加了革命。后来她和黄兴一起参加了黄花岗起义。徐宗汉在武昌起义的炮火中抢救伤员,并冒险解救黄兴脱险。黄兴在一封写给徐宗汉的信里曾说,安得国民均能知,真正幸福由极痛苦中来也。
乔冠华与龚澎
作者:暂无 来源:山东商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赛珍珠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被誉为“沟通东西方的人桥”,时任《读者文摘》老板,她看了母亲的文章后高兴地说,写得很好,你妹妹是个年轻人,请转告她,如果稿件上再加上她在爱情方面的故事就更加完整了。我的大姨如今还记得文稿中的主要章节。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此事就此搁置下来。马列学院第一期学员母亲到延安后先在陕
乔冠华与龚澎
作者:暂无 来源:山东商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临行之前,左权将军把自己的手枪和坐骑马给了刘文华,同时还为他配备了机要员、饲养员(养马)和警卫员。刘文华与一名即将派往敌后的干部来到了晋东南地区的和顺县,这里也是129师新编10旅(曾绍山任副旅长兼太行军区第二分区司令员)的驻地,平时大家都住在一起,傍晚时分,战友们围着篝火煮起一大锅南瓜汤。旁边一个
乔冠华与龚澎
作者:暂无 来源:山东商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1940年深秋,母亲从太行山调往重庆工作。她和朱德总司令等一行离开总部,中途经过西安办事处时,恰巧碰到了一起奔赴延安的老同学区棠亮(她当时是林伯渠的秘书),两人愉快地诉说着分手之后的经历。当时和母亲同行的还有总部的另一位秘书,以及到洛阳赴任的十八集团军办事处主任。他们渡过黄河来到洛阳,朱老总会见了卫
乔冠华与龚澎
作者:暂无 来源:山东商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抉择1937年初夏,母亲在燕京大学毕业后回到上海,在母校圣玛利亚女中教授地理课,并以此为掩护,在上海基督教学生团体联合会(简称上海联)进步学生中开展地下党活动。“上海联”本是教会系统大中学生与青年会的一个传统校级组织,在中共地下党与进步力量的推动下,他们积极团结引导青年学生走上爱国进步道路,为支援抗
乔冠华与龚澎
作者:暂无 来源:山东商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几年下来,已打下扎实的英文功底,也为母亲后来胜任党的外事工作,奠定了坚实的英语基础。冯亦代夫人郑安娜与母亲是同学,同住一间宿舍,几十年后提起这段往事还津津乐道,她对中学时代母亲的印象是:“身材高大酷似乃父的龚澎一副男孩子脾气,衣着朴素,从不打扮。她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废寝忘食简直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
乔冠华与龚澎
作者:暂无 来源:山东商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母亲做了自我介绍,周恩来微笑地点头,然后开始了他们的谈话:“在我进来之前你在这间屋子都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三张地图。”周恩来继续提问:“那你具体说说看!”母亲描述了印在脑海里的情景:“有一张是欧洲地图。还有一张是中国抗日战场上的军事地图,上面的数字是×××,说明文字是关于华北战场的兵力分布情况,
乔冠华与龚澎
作者:暂无 来源:山东商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斯诺夫妇非常热情,他们帮着招待来宾,同时还把外国记者一一介绍给中国学生。斯诺夫人海伦对母亲说,你们亲口对他们讲,胜过我们说一百句。在会上,母亲和大姨答复了记者们提出的问题,介绍了“一二·九”当天的情况,并且说明了她们对时局的看法和要求。虽然这是年轻大学生们的“第一次”,但她们表述的是中国人民爱国的心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