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4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5)
名人故居 (15)
按年份分组
2017(9)
2016(10)
2015(4)
2013(1)
2009(1)
2008(1)
2007(1)
2001(7)
2000(4)
1997(2)
按来源分组
百年潮(40)
相关搜索词
西安事变中周恩来的卫士组长
作者: 龙铮  来源:百年潮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党中央  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  历史进程  卫士  周恩来  见证人  中国共产党 
描述: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这是改变中国历史进程和命运的事件,我父亲龙飞虎是亲历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见证人。飞机货舱里的乘客 西安事变后,党中央派出了以周恩来、叶剑英、博古、李克农等为主的代表团,赴西安谋求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周恩来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贡献
作者: 金冲及  来源:百年潮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共中央  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  毛泽东  张学良  周恩来  历史贡献  中国共产党 
描述: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事变一发生,张学良立刻致电当时在保安的中共中央,希望听取中国共产党的意见。当天深夜,毛泽东、周恩来复电张学良:“恩来拟来兄处协商大计。”12月13日中午,毛泽东、周恩来再电张学良:“恩来拟来西安与兄协商尔后大计,拟睛派飞机赴延安来接。”
随周恩来一道回国
作者: 师哲 李海文  来源:百年潮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蒋鼎文  八路军办事处  蔡畅  第三天  陈潭秋  陈琮英  同行者  沉着冷静  迪化  胡宗南 
描述:1940年3月上旬,苏联派专机送周恩来回国,一直送到兰州。同行者有邓颖超、任弼时、陈琮英、蔡畅、陈郁和我,另外有日本的冈野进,印尼的阿里阿罕,共十个人。共产国际送给周恩来的一部小型电影放映机及电台等器材,也一起带回来了。我们乘火车从莫斯科到阿拉木图,路上走了两三天。到阿拉木图后我们住在招待所,一面休息,一面交涉乘机事宜。抗战时期,苏联
周恩来访问非洲十国
作者: 陆苗耕  来源:百年潮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非关系  政府首脑  十国  陈毅副总理  阿尔  外交活动  恩克鲁玛  国际交往  外交史  凯塔 
描述:50多年前,周恩来总理首访非洲十国,把新中国的崇高形象带进了非洲。这是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对非洲最重大的一次外交活动,访问国家之多、时间之长、活动内容之丰富多彩,访问取得的丰硕成果和产生的深远影响,不仅是中非关系史上的一座丰碑,也为国际交往中所罕见,堪称当代外交史上政府首脑出访的一个光辉典范。1963年12月13日至1964年2月4日,周恩来总理在陈毅副总理的陪同下,应邀访问了埃及(当时称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阿尔及
“纺线能手”周恩来
作者:暂无 来源:百年潮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抗日战争  经济封锁  国民党  领导干部  抗日根据地  陕甘宁边区  周恩来  能手 
描述:1941年,抗日战争艰苦卓绝,国民党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军事和经济封锁。陕甘宁边区的供应十分困难。为粉碎敌人的封锁,八路军战士自己开荒种粮,自己纺线织布,各级领导干部纷纷带头。周恩来也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和战士们一起参加生产,学习纺线。
中共第一位新闻发言人:我的母亲龚澎
作者: 乔松都  来源:百年潮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学历史系  总司令部  外交部部长  乔冠华  我的母亲  龚澎  军事调处执行部  国际新闻通讯  新闻组  新闻发言人 
描述:龚澎(1914—1970),安徽合肥人。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历史系。前外交部部长乔冠华夫人。曾任八路军总司令部秘书、中共驻重庆代表团秘书、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新闻组组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部长助理。在重庆时,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她成为中共第一位新闻发言人。
乔冠华和龚澎--我的引路人
作者: 张彦  来源:百年潮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在人生途程中,我已经走过79个年头,向80、90进军了。饮水思源,我首先想到的是我的引路人。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的今天。我的第一个引路人,当然是生我养我的父母。他们给了我生命,也教给了我做人的基本原则:要做好事,要与人为善。从朦胧时代走出来以后,给我引路的,是在抗日救亡中几位先知先觉的西南联大同学,是他们引导我开始接触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迈上了将社会推向前进的道
郭沫若与鲁迅
作者:暂无 来源:百年潮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风云人物  新文化  鲁迅  郭沫若  政治态度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描述:鲁迅和郭沫若都是新文化的风云人物。他们生前,也曾有过相交、相见的愿望,可惜却未谋一面。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郭沫若和鲁迅在文学上的主张和政治态度的不同,他们之间发生了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1928年初,为了推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创造
鲁迅笔下的抗战
作者: 孔见 景迅  来源:百年潮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南腔北调集》  《伪自由书》  1931年  抗日战争  《鲁迅全集》  《三闲集》  九一八事变  抗战 
描述:鲁迅关于抗日战争的文章,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9月21日的《答文艺新闻社问》,直至1936年他逝世前的《半夏小集》《"立此存照"(七)》,历时五年多,贯穿于《二心集》的九一八事变以后部分和此后的《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和《且介亭杂文末编》七本文集中,即除《三闲集》之外的《鲁迅全集》第4卷、第5卷和第6卷。从《"友邦惊诧"论》《文章与题目》《"有名无实"的反驳》到部分内容涉及抗日的各类文章,总数不下60余篇。这些文章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揭露和批判
郭沫若与鲁迅(外二则)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百年潮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鲁迅和郭沫若都是新文化的风云人物。他们生前,也曾有过相交、相见的愿望,可惜却未谋一面。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郭沫若和鲁迅在文学上的主张和政治态度的不同,他们之间发生了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 1928年初,为了推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创造社的成员写文章向鲁迅发起了猛攻。论战中,鲁迅与郭沫若针锋相对。郭沫若的笔调刻薄,对鲁迅进行了全面的批判。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