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
按年份分组
2017(2)
2013(1)
1990(1)
按来源分组
社会科学辑刊(4)
相关搜索词
“写在边缘”——鲁迅及中国新文学手稿研究的理论与问题
作者: 符杰祥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本发生学  新文学手稿  鲁迅  边缘 
描述:中国新文学的手稿研究可谓整理有余,理论不足;考证有余,阐释不足。像鲁迅这样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国民作家”,手稿文献虽几经整理与影印出版,手稿研究仍极为薄弱。涂改的鲁迅手稿文字才可能真正保证鲁迅形象不被涂改。如果说手稿的意义在于从“边缘”影响“中央”,那么,手稿研究的路径则在于挖掘边缘影响的意义与机制。在鲁迅大量的手稿中,我们可以藉由边缘的空白、修改、涂抹、增删与连接,感受一种异常活跃的创作思维,一种反复推敲的修辞艺术,一种内心世界的幽隐曲折,一种时代风浪的扑面喧嚣。
命名的艰难——论鲁迅散文文体意识的演变
作者: 周海波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杂感  鲁迅  杂文  文体学 
描述:中国现代散文这一概念无论与古代散文或者西方散文都有极为相似之处,细思量,却无论在古代文体还是在西方文体中,又无法真正寻找到能够与中国现代的“散文”这一名称相匹配的概念。鲁迅使用的散文文类的概念更加多样,也更复杂,因而也更具有文体学上的意义。鲁迅在为现代散文命名的过程中,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用法,也有不同的指向。1920年代中期之后,以使用“短评”和“杂感”或“杂感”与“杂文”互用为主,而且并未一定将这种文体视为文学,而看作是社会的、文明的批评,这也恰恰说明鲁迅宽广的文体学视野和现代知识分子的胸怀,他的创造现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对于康德的接受与改造
作者: 姚文放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以美育代宗教  目的论  蔡元培  康德  宗教神秘主义 
描述:蔡元培大力提倡教育,其中又特别重视“超轶政治之教育”,而最为推崇美育,认为欲从现象世界到达于实体世界,不可不用美育。蔡元培关于“两个世界”之说来自康德,康德学说给上帝的存在留下了很大的一块地盘,最终走向了目的论,走向了宗教神秘主义。正是在这一点上,蔡元培与康德存在着重大分歧。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既有对于康德的接受,又有对于康德的改造。
林伯渠在东北创作的旧体诗
作者: 扬宇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东北  旧体诗  所长  数量  无产阶级革命家  吉林省  孙中山  同盟会  无限感  革命活动 
描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革命,于1905年在日本参加中华革命同盟会。1907年春,他受命赴东北从事革命活动,曾任吉林省劝学所所长。此间,他于视察各地教育中,创作了一定数量的旧体诗。《偕友游吉林龙潭山》(两首)作于1908年。龙潭山为“长白之尾,山顶有湖日龙潭,风景绝佳。”然作者却没有沉醉于这美景佳境中,即景而来的,是对殖民地的东北社会的哀痛和对统治者的憎恶之侍。作者以“小鬼”喻日本侵略者,严厉指斥了他们“无情扰夕阴”、使“群芳消歇尽”的罪恶行径。面对这黑暗的现实,诗人“无限兴亡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