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4)
风景名胜 (2)
按年份分组
2015(1)
2014(1)
2013(8)
2012(12)
2011(8)
2010(12)
2009(12)
2008(2)
按来源分组
绍兴县报(56)
相关搜索词
蔡元培诗评拿破仑
作者:暂无 来源:绍兴县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马元泉拿破仑系法兰西帝国的缔造者,在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创造了一系列军事奇迹,形成了庞大的帝国体系,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人物。蔡元培对此重要历史人物,作了见解独特的评论。这就是他于1929年3月22日作的七绝《拿破仑》三首(《蔡元培全集》第6卷)。其一:“四海惊传拿破仑,国民渐不我思存。功名何
蔡元培道歉
作者:暂无 来源:绍兴县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王瑞虎胡玉缙是近现代文学家、学者,编撰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60卷等史学典籍。但在民国初年,其人其学尚不为世人所知。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有一次偶然看到他的一篇文章,觉得写得史料翔实,章法得当,因此不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意将他聘请到部中任职。于是他当即指示下属给胡玉缙写了一封信,表达求贤若渴之意
鲁迅误会蔡元培
作者:暂无 来源:绍兴县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史飞翔鲁迅与蔡元培同为浙江绍兴人,对于这位比自己小13岁的同乡鲁迅,蔡元培终其一生都是刮目相看、提携有加。郭沫若曾说:“鲁迅进教育部乃至进入北京教育界都是由蔡元培的援引。一直到鲁迅的病殁,蔡元培是尽了没世不渝的友谊。”郭沫若说的没错,蔡元培的确堪称是鲁迅的“职场贵人”。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蔡元培
蔡元培抗日轶事
作者:暂无 来源:绍兴县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马元泉1940年3月5日,蔡元培病逝于香港,周恩来发去唁电:“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言简意赅地颂赞了蔡元培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他晚年抗日的事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已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可是,时任行政院院长兼外交部长的汪精卫却
蔡元培器重并提携鲁迅
作者:暂无 来源:绍兴县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马元泉蔡元培与鲁迅都是绍兴人,都是反清和新文化运动的斗士,都为祖国的独立、民主、富强而奋斗终生。虽然蔡元培年长鲁迅13岁,而且比鲁迅入仕早职位高,但他却十分器重这位同乡,多次提携鲁迅;而鲁迅对蔡元培一直以前辈视之,尊为先生,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蔡元培与鲁迅首次见面是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初的1912年1
蔡元培 不拘一格用人才
作者:暂无 来源:绍兴县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娄国忠蔡元培是一位学贯中西、兼通文史的伟大学者,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1917年出任北大校长。他上任后,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对北大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北大很快从一所官气十足、腐败落后的旧学校转变为学术繁荣、朝气蓬勃的新文化运动中心。他治校成功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是利用自己
蔡元培授予班乐卫北大荣誉博士
作者:暂无 来源:绍兴县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1920年,班乐卫率领法国文化界、知识界的知名人士访问中国,期间参观了北京大学,并作了演讲,蔡元培校长致欢迎词。欢迎词说:“班君以数学名于时,身出寒家,知民生疾苦,以是后有政声。君初为教育家,曾任巴黎大学多艺学院等校教授。迨1910年始入政界,故君为教育家,而兼政治家。君素热心研究中国文化,此次复任
蔡元培
作者:暂无 来源:绍兴县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二马蔡元培先生就职北大校长后,第一次对学生训话就说:“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蔡元培先生的这番话正切中了当时北大的病根。接着,蔡元培先生又提出了“十六字箴言”——“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先生仅就职两年多时间,就把北大改造成为中国的“精神圣地”
蔡元培癖好花卉
作者:暂无 来源:绍兴县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马元泉蔡元培年逾花甲时定居上海,除读书写字消遣外,还癖好花卉。庭院里摆放着几十盆花卉,每天清晨他必定亲自浇灌,不劳僮仆动手。每逢风日晴和,他便驱车真如,去黄氏园赏花闲聊。黄氏园主黄岳渊是辛亥志士、蔡元培的老友,也雅好园艺,两人相处十分友好融洽。蔡元培曾作《园游》诗十首书赠黄岳渊,诗中有描述黄氏园中花
蔡元培的对联缘
作者:暂无 来源:绍兴县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平山蔡元培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后人称其为“北大之父”,毛泽东誉其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有良好的旧学功底,一生与对联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为数不多的几位新思想启蒙者之一,蔡元培既积极推进新文化的教育和传播,也不排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他曾积极倡导对联教育,主张在大、
上页 1 2 ... 4 5 6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