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4)
按栏目分组
风景名胜 (14)
历史名人 (5)
名人故居 (5)
按年份分组
2017(3)
2016(15)
2015(2)
2014(3)
2013(1)
按来源分组
茂名日报(24)
相关搜索词
创意源自周恩来的谈话
作者:暂无 来源:茂名日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红色娘子军》剧照因为“八个样板戏”中有《红色娘子军》,在那个年代,全国人民都在演“样板戏”,有成千上万的人在跳吴清华(吴琼花),今天为《娘子军》53周年而“寻找琼花”,其实准确的说应该是在“寻找清华”,所以很多人会误以为这是一出“文革戏”,这并不足为怪。但正本清源,还原历史,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
基辛格眼中的周恩来
作者:暂无 来源:茂名日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周恩来会见基辛格。(资料图)周恩来的独特性格,是我1972年中国之行最强烈的印象之一。“恩来”翻译过来是“恩赐来临”的意思,这也是一个简明地刻画出他的形象和性格的名字。周不很讲面子,却十分沉着坚强,他通过优雅的举止和挺立而又轻松的姿态显示出巨大的魅力和稳健,忠实地保持着在个人关系和政治关系上从不“撕
周恩来的待人之道
作者:暂无 来源:茂名日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1961年4月中旬,周恩来视察云南西双版纳,在景洪城与傣族、布依族等群众共度傣族新年——泼水节。周恩来穿起傣族服装,走进欢乐的人群之中。开始,群众用柏枝蘸着银碗里的清水,礼节性地洒在总理身上。周恩来看见有些群众用大盆泼水,也入乡随俗,高兴地拿起一个大盆泼起来。眼见周恩来这样和蔼可亲,群众立刻消除了拘
《周恩来最后600天》读后感
作者:暂无 来源:茂名日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李正辉《周恩来最后600天》一书,讲述了周总理自1974年6月1日住院到1976年1月8日逝世的最后600天,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共做过大小手术13次,在医院接待外宾60多次,外出工作10多次。他在生命的最后时日,抱病履职,鞠躬尽瘁,他伴随着病痛、负重、伤感与离别,一直坚持到生命停止呼吸的那一刻。
周恩来不悦未能参加支部活动
作者:暂无 来源:茂名日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虽然周恩来总理在党内的职务是中共中央副主席,但他的组织关系一直在西花厅党支部。在这里,他和邓颖超以普通共产党员的身份参加基层的组织生活,同时又对这个基层党支部的工作给予了很多特别的指导。到西花厅后,我就开始同周总理和邓大姐一起过组织生活,但因为周总理工作忙,很多时候的活动他都无法参加,相比之下,邓大
鲁迅与陈寅恪
作者:暂无 来源:茂名日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1902年春,13岁的陈寅恪同其哥哥一起到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弘文学院。那时,比陈寅恪长9岁的鲁迅也在这个文学院学习。鲁迅和陈寅恪的哥哥是同学关系,于是,陈寅恪和鲁迅交往就多了起来。后来,两人住到一间宿舍,朝夕相处,过从甚密。陈寅恪从国外留学归来,在蔡锷将军府任职,后来,准备再度出国。出发前,陈寅恪
鲁迅的“童心”
作者:暂无 来源:茂名日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许宝江读鲁迅的作品,国人从中领略到的大多是他深邃的思想内涵、敏锐的洞彻社会人生的目光、巧妙的写作笔法及其幽默、犀利的语言风格,而作为他灵魂里的重要一部分的“童心”却很少被人提及。鲁迅的“童心”大多直接体现在他的散文中。一篇短小精美的散文诗《雪》,首先展显于读者视线的是“暖国”的雪景,那是一个洁净光明
鲁迅“惜花”“护花”
作者:暂无 来源:茂名日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许宝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如果读到这些庄严肃穆的诗句,国人大抵无有不知这是大文豪鲁迅的诗句。而当读到“鸟啼铃语梦常萦,闲立花阴盼嫩晴”、“室外独留滋卉地,年来幸得养花天”这些怡然闲适的诗句,料想很多人都有这个“共识”:这是唐宋诗人的爱花赏花诗句。
蔡元培章太炎都征过婚
作者:暂无 来源:茂名日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征婚广告词就是这么任性早在1900年前后,蔡元培、章太炎等名流就先举起了征婚招牌。元培先生到底是留洋归来,态度开明,开列的五个条件中,有一多半却是为女方着想:一,女子须不缠足;二,须识字;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不相合,可离婚。相比之下,太炎先生的征婚条件还保
揭秘:“上海王”柯庆施吹捧毛泽东比林彪还厉害
作者:暂无 来源:茂名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毛泽东与柯庆施(资料图)柯关于“迷信”盲从“的名言&nbsp1958年3月8日至26日,中共中央在成都召开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参加的工作会议,史称“成都会议”。毛泽东在会上讲话,谈及个人崇拜问题,提出了“两种崇拜”的观点。他说:个人崇拜有两种:一种是正确的。如对马克
Rss订阅